民国时木制馄饨挑担现身 一边装馄饨一边烧开水

6月13日,长沙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人员前往汨罗,收集到一副民国时期的木制馄饨挑担。专家表示,木制馄饨挑担反映了长沙的饮食文化及著名小吃的传承,能保存到今天比较难得。

据长沙市博物馆的老文博工作者杜鼎华介绍,木制馄饨挑担制作于民国早期,为长沙著名小吃双燕馄饨传人黄高贤使用过的原物,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取消个体经营后,黄高贤回到老家汨罗县白水镇。到上世纪80年代,他又来到长沙,挑着这副挑担穿行街巷中叫卖馄饨。馄饨挑担主要用杉木制成,做工精细,采用全榫卯结构,保存基本完整。挑担由一根扁担和两个挑子组成,挑子高约1米,一边用于装馄饨,另一边放锅烧开水、原汤。

黄高贤已经去世多年,不过他的馄饨手艺还在。今天上午,记者来到长沙白沙路一家不起眼的馄饨店,见到了黄高贤的侄媳妇范香麟。她告诉记者,她1979年与丈夫黄志诚结婚后,两口子一起师从叔叔黄高贤做馄饨,1984年在黄高贤带领下,在南阳街附近开始摆摊卖馄饨,至今已近30年。那时用的就是那副木制馄饨挑担。到上世纪80年代末,年纪渐大的黄高贤带着挑担回到汨罗,从此挑担退隐江湖。

“原来的长沙人喜欢吃馄饨,早餐和夜宵基本都是馄饨。”范香麟说,刚入行卖馄饨那会,有时一天可以卖两三百碗,每碗1角2分钱。那时中山亭附近有一座电影院,她叔叔经常晚上挑着担子去卖。如今,一碗馄饨至少要4元,随着食品日趋丰富,吃馄饨的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