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普查“非遗”项目12000项 9个入选联合国名录

自2006年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下,经过北京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文件不断研究制定并出台,全社会参与非遗传承保护和利用的共识已经形成,呈现出可喜的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北京已普查非遗项目12000余项,截至目前有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市级非遗项目235项、区级非遗项目586项;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7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6人;3个非遗项目单位列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自2005年起,北京全市组织近8500人的普查员队伍,进行登记、采访、记录、摄影、摄像等工作。到2007年底,普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623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戏曲、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信仰、民间知识等类别,其中3223个项目进入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汇编》,全市总计编就20卷本。

北京市建立了市、区(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形成了国家、市、区(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建立了完善的市、区(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论证、评审、公示和公布制度。坚持以申报促保护的原则,积极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公布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为了有效开展工作,组织编写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汇编》系列丛书,已编印项目论证报告集和区县分卷12册,共计270余万字;组织开展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图典》中英文版编纂工作;编辑出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第一辑共八册,涉及雕漆、中医针灸等8个项目,约96万字, 1200幅图片。2009年启动《北京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编纂工作。现已完成篇目框架并在市地方志办备案,收集了大量文字、图片等资料,拉列近1200条入志条目,并进行了部分条目的试写。为将政府文化部门的管理资源、项目保护单位的传承资源与高等院校的研究资源相结合,2010年5月,开展“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计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等8所高校10个院系参与初选了39个课题。首批开展吴式太极拳、帽山满族二魁摔跤2个课题,以历史资料搜集、田野调查、专题访问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今年底完成调研成果。

广大民众展现北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自2010年起,联合北京电视台共同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纪录片《守望》。通过传承人口述、跟踪拍摄、情景再现等形式,表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发展至今的生命历程,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众生活的密切关系。现已完成63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名录项目的拍摄制作,并在北京卫视、公共?新闻频道中播出,最高收视率达2.07%,引起了社会对北京非遗项目的普遍关注,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责任编辑:lein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