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刺绣申遗遭“停摆” 传承成为今后重中之重

中国“四大名绣”的代表——“苏绣”历史悠久,而作为“苏绣”中的重要流派之一——扬州刺绣,也以其精工细作、意蕴绵长而闻名于世。去年,扬州刺绣联合省内其他五个城市,以“中国江苏刺绣”为名申报世界级“申遗”的消息让众人雀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扬州刺绣申遗工作遭遇“停摆”。

江苏五绣种抱团“申遗”

扬绣素有“针画”之美誉,以针代笔、以线代墨、融画理与绣理于一炉的艺术风格在扬绣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06年,扬州刺绣技艺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去年,由省文化厅牵头,扬州“写意绣”联合苏州“平绣”、南通“仿真绣”、无锡“经纬秀”、常州和镇江“乱针绣”共同申报世界“非遗”。

“为了申报‘非遗’,我们还准备了10余幅精品力作,比如《八怪精粹》、《捧花老人》、《太白醉酒》等,均为既稀且精的刺绣精品。”扬州刺绣研究所所长张志群介绍。

申遗暂停,传承摆上台面

2011年2月底,扬州刺绣联合申报的请求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3月初,首批申报材料初稿递交至苏州修改整合,原定申报结果将于今年公布。正当人们翘首以盼扬州的第四块“世界非遗”的“金字招牌”时,近日一个消息传来:“国家出于战略考虑,这份申报项目最终没有被呈报上去,刺绣申遗工作只能暂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秘书长王克告诉记者。

“每年的申报种类都是有严格数额限制的,扬州刺绣没有能够申报,并不代表扬州刺绣不行,将来还是有可能申报的。”王克说。

对于这个结果,张志群表示无论是否能够申遗成功,做好传承工作无疑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在鼎盛时期,市区的扬绣艺人有600多人,现今只有十几个人,最年轻的手绣传人40岁出头,最长的已年近九旬。”张志群表示,除了传承外,唯有融入市场,扬州刺绣才能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