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申报,你我都能参与

非遗保护,留住旧时记忆

提起流传于里下河一带关于吉高的传说,在市文化馆工作的沈萍老先生津津乐道。他说,里下河的老人是听吉高的故事长大的。日前,吉高的传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沈萍介绍说,吉高是清末的兴化人,做过乞丐、农奴、小贩、花工,最后进入衙门当差,成为县太爷的心腹。他的故事充满智慧、幽默,大多反映了他与财主、权势的斗争,在里下河一带,特别是船民当中广为流传。到现在,泰州还有很多关于吉高的俗语、歇后语,比如吉高喝粥看见鬼等。吉高就是我们这里的阿凡提,就是泰州的皮五辣子。

泰州和所辖四市历史都很悠久,文物遗迹众多。目前全市有泰州城隍庙、姜堰天目山遗址和海军诞生地旧址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家,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另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2处。全省有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泰州的溱潼、黄桥就名列其中。而泰州地区典型的农耕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产生的肥沃土壤,非物质文化资源同样丰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现泰州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桥烧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靖江汤包

上月,市政府公布了我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吉高的传说、泰州干丝制作技艺、泰州道教音乐等23个项目榜上有名。

从第二批名录可以看出,很多非遗项目都有泰州强烈的地域特色。如黄桥烧饼制作技艺、泰州干丝制作技艺、银杏嫁接技艺等。而很多文艺形式,虽然还能偶尔看到,但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正逐步成为旧时的记忆。比如儿时经常可以在路边看到的捏糖人、过年过节引来众人围观的舞狮子等。

非遗保护就是要留住城市的记忆,并且加以开发利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陆小云说。

我市非遗资源丰富

据了解,我市第一批非遗名录中的21个项目中,有5个后来被列入省级名录,其中4个项目又被纳入国家级名录,分别为溱潼会船、靖江讲经宝卷、兴化市木船制造工艺和泰州(扬派)盆景技艺。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秘书长徐振斌介绍,我市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在第一批名录中,靖江讲经宝卷被喻为活着的宝卷、中国历史上最为生动活泼的宝卷和俗文学的活化石。泰州(扬派)盆景技艺有文字记载起源于六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泰州盆景园至今还存活有明代盆景。泰州是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中的扬派盆景的发源地。

在第二批公布的名录中,许氏正骨疗法据传已有430余年历史,历15代人。其独到之处在于,对四肢长骨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不需要开刀,用小夹板固定,不需要打石膏。对于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关节部位等复杂性骨折都能通过手法复位,损伤治愈率在95%以上。而泰州民间音乐则可追溯到汉代,道教宗教活动中音乐演奏曲目绝大多数采用民间音乐。解放前夕,泰州还保留有专门的从事音乐经营的乐坊。泰州民间音乐融汇了江南丝竹的清秀柔美与北方吹打的粗犷雄浑,就像是中国民间的交响乐。

徐振斌说,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目前挖掘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主要原因是申报非遗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和证据,搜集整理证据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由于很多非遗项目资料不够详实,往往止步于市级名录。而一些资料详实的市级非遗项目,则一路直冲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非遗申报有遗憾

虽然我市的非遗项目多数很有实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申报、保护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尴尬。

据了解,上次评定国家级非遗项目时,我市申报了泰兴杖头木偶,扬州同时申报了另一木偶项目。由于我市的资料不够详实,证据不够充分,最终扬州申报成功。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市的非遗项目很多存在证据不足的缺憾,在上报上一级非遗时底气不足。

徐振斌说,相对于周边城市,泰州非遗保护工作还有再上一层楼的必要。扬州在搜集整理扬州清曲这个非遗项目时,专门派人到北京一家博物馆查找证据,花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最终搜集到详实的证据材料。而泰州在这方面的工作相比之下还显得薄弱。

同时,泰州非遗保护的群众参与度也不是很高,有的市、区非遗项目尚为零。

据统计,我市各地文化部门仍是非遗申报的主力,目前的45个市级项目中,各级文化部门申报的项目有33个,占了73%多。其他一些企事业单位以单位名义申报的项目有9个,而个人申报的项目较少,第一批中有3个,第二批则一个也没有。群众参与度不高带来的问题是,大量的好项目深藏于民间,难于挖掘和保护。

目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普查,预计今年3月底前将全面了解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陆小云说。

申报非遗需要百姓参与

现在对待非遗,我市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了,各地都已建立了非遗保护的一套班子,但是从大环境来讲,非遗保护的群众基础还比较薄弱。其实,非遗保护是你我都能参与的一件事。徐振斌说。

徐振斌说,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从保护的角度看,最好的申报人就是老百姓自己。各地文化部门目前所做的工作实际上是对各地影响大的非遗项目,收集整理资料、证据,而要挖掘出更多的深藏于民间的非遗项目,则显得力不从心。

徐振斌介绍,在市级第一批非遗名录中的项目,兴化陈建国、邢新宏,姜堰李道功都是以个人名义申报的,并且取得了成功。市民如果有非遗项目,可以直接向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报。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非遗包括多个方面的项目: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和民间美术;传统礼仪、节庆、庆典以及竞技、游戏等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技能;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等。

市民申报非遗有几个条件,一是项目至少有百年以上历史;二是代代相传的,传承脉络清晰;三是技艺完整。另外项目本身要有一定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本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具有唯一性等。如果具备这些条件,市民可以到文化部门领取申报书,按申报书的要求进行填写,并提供配套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证据。

做好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要更多市民的直接参与。陆小云说。

非遗项目有资金扶助

据了解,目前非遗保护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保护,二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保护。对于申报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都有一定的物质补助。

徐振斌说,前年几个列入省级名录的项目,大多得到了资金补助。其中靖江讲经宝卷一次就得到了20万元资金补助,兴化市木船制造工艺得到了5万元的资金补助。去年,这几个项目又分别得到了5万元的资助。

非遗申报书中有一项保护措施,申报人在申报过程中,可以作出具体的非遗保护规划,一般以5年为期。如果项目能通过专家组的鉴定,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根据规划,拨付一定的费用,用于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第二年,在通过对前一年工作的验收后,对于仍需资金扶助的项目,有关部门还将继续拨付资金。

徐振斌说,对于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国家也有一定的资金扶持。目前国家的补助标准大约是8000元一个人。省级传承人也有一定的资金补助。

目前,兴化市周永干和靖江市王国良,已分别被认定为兴化市木船制作技艺和靖江讲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