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双蒸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时报讯广东省文化厅昨日公布了最新一批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申报的九江双蒸酒酿制技艺顺利入选,同时入选的还有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等。
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透露:最新入选名录的这数十个项目中有十多项是与产业紧密联系的,这个数字比前两批大,这说明越来越多产业企业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力量。而入选名录的九江双蒸生产厂家九江酒厂的总经理关正生表示:“入选省级名录是一个新的起点,九江双蒸酒将继续传承与深挖粤酒文化,为振兴粤酒尽一份力。”
新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出炉
据了解,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从项目中评出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推荐名单,其中新入选项目74项,扩展进第一、二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19项。除了部分的民俗项目外,其他的大部分为传统技艺,而当中又以传统食品制作技艺最为抢眼。
不久前,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在会上通报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对下一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部署。
据了解,今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工作有: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完成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和公布工作;开展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申报工作;继续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展示中心和传习所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展示方式,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推进广东省立法工作等。
虽然今年公布的是第三批入选名录,但是专门研究文化遗产的中山大学博士朱钢向记者表示:“跟产业有关的有十多项,与以前相比增加了,说明产业更重视了。”不过对于目前的情况,朱钢也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还有很多人守着自己的宝贝不懂得如何运用。
影响力助九江双蒸成功过关
在全国已经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基本上所有国内的名酒都已经入选,而作为白酒生产与消费大省的广东却仍未有酿酒技艺入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过这种遗憾现在马上变成喜悦。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介绍:九江双蒸酒酿制技艺入选省级名录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它入选国家级名录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在谈到九酒江双蒸酿造技艺为何能顺利入选名录时,朱钢表示:与其他酿酒技艺相比,九江双蒸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它的海外影响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九江双蒸酒是全国出口量最大的白酒,在海外的影响力不亚于茅台、五粮液(000858,股吧)等名酒。
除了影响力外,九江双蒸酒的百年历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清道光年间,良乡镇(今九江镇)的酒业发达,其酒因需要两次发酵、重蒸而得,故称“良乡双蒸”,并从清末起由水路输往港澳及南洋等各个华人移民聚集区域,在当时享有盛誉。20世纪20~30年代,九江双蒸酒名被写入流行粤曲《十字歌》为人们所传唱,成为广佛民间最普遍最通行的米酒。日寇侵华期间,九江镇的酿酒业挣扎图存,努力保存米酒的酿造工艺。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九江酿酒业全面复苏。现今的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始建于1952年,由开办于1827年的永德兴为代表,利农、大德、公源、金记、祥隆兴、太上、生兴、鸿德、大益、宏记、恒发隆12间酿酒作坊共同组成“九江酒业联营社”。至1956年,九江酒业联营社与里水酒业联营社合并建立“公私合营九江酒厂”,并于1957年初恢复出口。经过多次转型改制,2004年9月,酒厂彻底转制成为民营企业。公司在秉承传统酿造技艺基础上,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量并保证上乘品质。
吴伟玮
专家解读
“非遗”或可助力广东米酒突围
广东是全国最重要的酒业市场,广东可以找到全国的名酒,但是广东的地产白酒却很难进入外省市场,这是一个让广东白酒业无比尴尬的现实。一直以来广东米酒如何突围是一个行业性问题,困扰着包括九江酒厂在内的广东几大米酒巨头。现在九江双蒸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能是一个机会。九江双蒸以其“玉洁冰清、豉香纯正、醇滑绵甜、余味甘爽”的独特风格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200年的酿造历史和技艺,将会扛起“树立广东的酒企品牌,振兴粤酒文化”的大旗。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带来多大的效益,朱钢表示:有时对于文化方面的投入是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而九江酒厂的总经理关正生表示:“在现代文明的巨浪冲击下,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普遍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因此为了保护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我们不断完善传承人体系与保障制度。这对于长久以来依靠师徒之间心口相传、手口相授的九江双蒸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来说将会带来莫大的帮助。我们要投入资源去挖掘文化的能量,我们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斥资建立了博物院,并且制定了详细的文化战略,未来还将投入资源在这一方面。
化资源为动力方可有所作为
虽然对于文化的投入未必那么快可以收到效益,但是朱钢博士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转化的过程。他说:要想在文化挖掘与产业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那么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价值,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再将它转化为商品价值,那么产业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回归到广东米酒产业上来,虽然“九江双蒸”自产生之初便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始终坚持以先进的科技改进生产力,将酒价降到平民日常的生活标准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从以九江双蒸为代表的广东米酒的销售数据可以很容易看到大众对它的喜爱和认可。这也是九江双蒸的酿造技艺与米酒文化同消费者之间产生共鸣的较为妥帖的“契合点”,从而塑造了消费者心目中的一流的粤酒品牌。
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和消费的全面升级,消费高档酒的人越来越多,消费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产品价值中心不断上移,这对于立志让更多人喝“低价不低档的好酒”的九江双蒸来说无疑又是一大威胁。
在今年初的豉香型白酒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中国酿酒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赵建华曾表示:“广东的米酒与国内的其他名酒,在酒质上说并无区别。”但为何价格相差那么大呢?朱钢表示:“这主要是文化附加值的问题,像茅台、五粮液等名酒的文化附加值远比酒本身的价格要高出很多。”
这是否一种健康的现象呢?朱钢认为:它不能说健康不健康,事实上人们在消费一些高价白酒时,更多的是在消费它的文化附加值。但这必须有一个基础,那就是在物理上酒要具备一流的品质。其实广东的一些米酒在酒质方面早已经具备了这一条件,如何能从文化方面多些挖掘,配以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让消费者形成一种惯性消费,那么粤酒的振兴则为时不远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