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毛笔申遗失败 文房四宝协会不放弃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正在申报世界“非遗”,引起了各方关注。而很少有人知道,扬州的另一个“非遗”项目扬州毛笔,距离申报世界“非遗”曾只有一步之遥。

申遗:差点申报世界“非遗”

扬州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单位,江都市国画笔厂厂长石庆鹏,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的副会长。他介绍,协会曾想让“文房四宝”进行打包,捆绑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就是世界“非遗”。而在“笔墨纸砚”中,扬州毛笔作为中国四大制笔流派之一,也将是申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文房四宝”申报成功,扬州毛笔也将成为世界“非遗”。

但是,最后在申报过程中,有专家认为,“文房四宝”分别代表着四种技艺,不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申报,最终,宣纸和徽墨入选,而毛笔和砚台则暂时落选。石庆鹏说,“扬州毛笔”将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至于世界“非遗”,协会也不会放弃,肯定会再次申报。

制笔:扬州毛笔胜在麻胎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江都花荡镇的国画笔厂。石庆鹏介绍说,据史料记载,扬州毛笔的历史就有上千年,独树一帜,特别是麻胎的制作,胜过其他地方生产的毛笔。扬州麻胎笔的奇特功能在于含水量独特,含而不漏,欲滴不能,书写流利。但是,每一支毛笔的诞生,都要经过“均、齐、择、理、装”等上百道精密的工序,缺一不可。很多步骤都是精确到毫米。

现状:毛笔逐渐淡出生活

石庆鹏告诉记者,厂里工人最多时有130个,但是,现在只剩下了三四十人。老的工人都退休了,很多新工人不愿意干。“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使用毛笔呢?”石庆鹏叹了一口气,毛笔市场的萎缩,这是不可避免的现状。石庆鹏的工厂,每年能生产出200万支毛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出口。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