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洩镇非遗保护重传承

本报讯 (通讯员 周伟锋) 青口皮纸是从蔡伦造纸术上发展而来的土法造纸手艺,在五洩一带流传已经有四五百年的时间。今年5月, 青口皮纸制作技艺和“同山烧”烧制技艺一起,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为更好地把青口皮纸制作技艺流传下去,近日,该镇将组织人员对青口皮纸制作技艺进行详细的影像摄录,以数字形态记录和保存制作流程,保护这一原生态的纯手工造纸技术。

近年来,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五洩镇,把提升集镇文化品位的落脚点放在了保护地方文化特色,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上。该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众凝聚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06年的非物质文化普查中,该镇普查工作组会同村普查人员,共用3个多月时间,普查全镇23个自然村1028项目,基本做到不漏村庄、不漏线索、不漏艺人、不漏项目“四个不漏”的要求,收集到青口皮纸、西施团圆饼、接龙求雨等多个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数量在乡镇中具全市前列。此后,镇政府建立起了非物质文化的长效保护机制,专门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充实基层文化(文保)人员,壮大保护队伍力量,努力满足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

对于极具地方特色的青口皮纸制作技艺、西施团圆饼制作技艺,该镇挖掘内涵,加大宣传,积极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使青口皮纸走出了五洩,走出了诸暨,得到了省内外有关学者专家的重视。据悉,今后该镇将组织学生进到青口皮纸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家中,观摩了解皮纸制作流程,让他们了解传统技艺的同时,传承发扬民间艺术。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