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来宁文化考察热捧贺兰皮影戏

新消息报讯 (记者 陈秀梅 倪会智)应宁夏文联、宁夏民间艺术协会邀请,我国著名作家、艺术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冯骥才来宁进行文化考察。昨日上午,他观看了贺兰皮影戏,称贺兰皮影戏表演精彩,项目保存完整,建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皮影表演在贺兰县团结社区进行,表演者是张派皮影传人张进绪,为自治区级第一批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他的《王剪平六国》,唱腔独特、表演生动,赢得冯骥才的称赞。

冯骥才介绍,他对皮影深有研究,之前曾考察过山西、福建、陕西等地的皮影戏,认为贺兰皮影有其独特的气质,融合陕西秦腔、宁夏花儿,较之浓烈的华县皮影,其唱腔更温和。而且贺兰皮影表演更到“火候”,它灵动有神,给人出神入化的感觉,“道具仿佛就是舞台上的演员,有呼吸,节奏感很强。”冯骥才说。

“建议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冯骥才表示贺兰皮影非遗项目保存很完整,是为少见:首先张进绪全家都在学习皮影表演,家族传承性没有改变,而其他不少地方的皮影传承人几乎断代;其次贺兰皮影传承人的水平也很高,不少地方的非遗项目很有名,但传承人的水平很一般;除此之外,贺兰皮影的道具、乐器等“老家伙”仍保存着,保留着原生态的痕迹。据了解,张进绪的“家伙什儿”制作于清朝末年,传至今日。

如何做好贺兰皮影的保护工作?冯骥才建议建一个小博物馆,“可以将皮影表演的老道具保护起来,制作新道具用来表演。不仅是皮影,老窗花、老剪纸都可以这样放进博物馆,保护起来”。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