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湖崇蛇习俗申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民将蛇头吞进嘴里,一旁的游客吓得“花容失色”
“蛇围巾”,够时尚
8月26日上午5时许,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蛇王庙里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当日是农历七月初七,每年的这一天,樟湖镇都要举办蛇节活动,即蛇崇拜民俗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005年,樟湖崇蛇民俗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蛇王庙也被列入省级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涉台古代建筑。去年,中央财政拨款80万元支持樟湖镇蛇王庙的修建,预计年底可完工。”樟湖镇文化站站长王商书说,自从接到涉台文物保护修缮任务以来,他多方查找图片资料,亲手绘制蛇王像以及庙内龙柱的设计图稿,并且请来工艺美术师雕刻出一尊高2.5米的木制塑像,供香客敬拜。另外,他们还把与蛇有关的神话故事绘刻在蛇王庙两侧厢房上供游客观赏。
崇蛇文化,闽台一脉相连
6时左右,出巡开始,锣鼓齐鸣,队伍从蛇王庙鱼贯而出。游蛇的队伍中,蛇王被放置于一顶特殊的轿内,由四位彪形大汉抬着。除蛇王外,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6条大蛇,被6名年轻人或缠在身上,或挂在肩上,或盘在头上。一路上,他们摆出各种姿势与蛇共舞,让游人拍照。
“蛇王庙之所以被列为涉台文物,是因为台湾部分民众也有崇蛇的习俗。台湾很多居民是从大陆过去的,他们也把我们这边的风俗带过去。据了解,台湾的高山族、排湾族等,在蛇崇拜上与我们相似。”王商书告诉记者。
在今年蛇节现场,记者认识了来自台湾的黄永寿先生。他祖籍台湾卑南,祖先也崇蛇。究竟热衷程度有多少,看看黄先生穿的这身服饰就知道,胸前、后背的刺绣都是蛇。“我们身上穿戴的服饰就是我们卑南族所崇拜的图腾——蛇。这次慕名而来樟湖,就是想寻找我们同根同脉的蛇文化细节。”黄永寿说。
抓住商机,带动旅游经济
樟湖蛇节目前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如何留住客人是当地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樟湖正在为崇蛇习俗申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希望借助“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26日上午,樟湖镇做月饼批发生意的陈鸿可没闲着,别人在观看蛇王的时候,他却瞄准了其中的商机,和家人加紧赶制出一批月饼。这些月饼不卖钱,而是免费供给游客品尝。“每年的七月初七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看蛇王,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把樟湖月饼宣传出去。”陈鸿告诉记者,仅一个上午,他就接到了三张订单。不过,像他这样懂得借助传统节日来为自己宣传造势的商家还是少数,这也让前来游玩的客人感到些许遗憾。“我觉得这次活动欠缺的是当地的土特产,如果在当地能购买到一些纪念品会更好。”一位福州游客表示。
采访中,很多游客和当地的村民都反映,今年蛇节活动的规模不如往年,外地游客也减少了许多。去年,樟湖镇上的三个招待所提前两天都已经预订一空,而今年还有剩余床位。记者也发现,蛇节里最热闹是在6时至10点左右,而后再没有其它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和休闲活动。
“希望明年能有更多独具特色的活动和产品来丰富蛇文化节的内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我们多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几位游客对依托蛇文化契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大武夷新闻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