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建市以来最大规模非遗线索普查结束

3年乡野拾遗近1.9万条

建市以来最大规模非遗线索普查结束

濒临绝迹的泰州道情,妙趣横生的渔家婚俗,工艺独特的靖江竹编……历经3年多努力,我市新一轮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普查日前完成,新发现较高价值非遗线索18991条。

在全面普查基础上,我市将建立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数据库,内含泰州非遗分布地图集、泰州非遗名录、非遗普查资料汇编等。

800多人直接参与普查

四月光棍养蚕忙,思念妻子哭一场前不久,在靖江市生祠镇金星村五组,非遗普查员陆铁民一大早就来到村民徐玉芳家,请她唱山歌。一首四五百字的《十二月情歌・念妻》,92岁的徐奶奶还能清晰唱出。在这次普查中,曾任生祠小学校长的陆铁民,走村入户听老人唱山歌、讲故事,逐字逐句记录生祠文化。

2007年起,我市开展了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非遗线索普查工作。全市直接参与普查人员达830人,其中专业工作人员92名、文化站长99名、普查骨干人员600多人。此外,还聘请五老”人员3250名、村级联络员1671名。

普查员们找到了会手工造船的钱家4兄弟,找到了有一手精湛柱雕技艺的花甲老人。藤编技艺、米甜酒制作、做旗袍……一项项精巧的传统艺术,一个个手艺超群的老人,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

新发现项目占七成

在兴化市西鲍乡高垛村,很多人都认识木雕作坊的朱田玉。18岁开始,朱田玉就跟随父亲学木雕。朱氏木雕世代相传,至今已达百年之久,在当地家喻户晓。但直到这次普查,人们才意识到这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这次普查中,我市普查部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细化到手工技艺、口头传统、民俗活动等17个门类数十个项目类型,许多新鲜线索呈现出来,其中,以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信仰、传统音乐居多,占一半以上。

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四市二区99个乡镇街道的全面普查,全市共收集非遗线索18991条,成立非遗调查项目2077个,其中70%的项目为新发现。

据分析,在2077个非遗项目中,民间文学类有528项,包括故事、歌谣、谚语等多种类型,反映出我市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地方特色浓郁。传统手工技艺类有396项,纸牌制作、渔网编织、盆景、书画装裱、锡器制作等均有涉及,涵盖市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此外,民间舞蹈、生产商贸习俗等非遗内容也较广泛,每类均有数十项至上百项。

资源库将上网发布

昨天上午,市文化馆内,几名文化工作者正忙着整理资料、查阅档案。他们正在进行非遗资源的最终汇编,将近1.9万条非遗线索分门别类,整理成册。

据介绍,即将建成的泰州非遗资源数据库已录入460多个普查项目,录入文字60万余字,并留存了大量图片、影像资料和实物资料。

建立非遗资源库,只是保护的第一步。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后有关部门将根据普查线索,按照项目的濒危程度,确定保护的力度与速度,并发动全社会一起参与保护。对民间文学和舞蹈类项目,积极寻访记录,留下真实可靠的文字影像资料;对手工技艺等项目,将积极培养传承人,同时挖掘经济价值,避免被时代淘汰。像靖江季市小吃、兴化果蔬雕刻技艺、泰兴银杏嫁接技艺、溱潼虾球鱼饼、泰州道教音乐等,都需要激励后人主动学艺传承,不断开拓市场。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