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发现“提戏”曲词工尺谱

近日,兴化发现戴家舍徐氏庆云堂第三代传人——86岁的徐堂诗,存有祖上传下的提线木偶戏抄本剧目30多个,曲词工尺谱一本。徐堂诗老人还能唱10多个剧目,演奏大部分木偶戏乐器。

据了解,工尺谱是我国民间传统记谱法,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在民间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此次发现的《曲词工尺杂语》、《良言曲词》等手写本,系里下河名伶、兴化林湖乡戴家舍提线木偶戏徐氏庆云堂班主徐鹤志——艺名“小六子”(1885—1953),于民国初年写的“提戏”戏文曲词工尺谱。徐氏提线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用“吹哨子”方式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戴家舍一带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演出木偶戏,明清时期兴化城乡流行提线木偶戏,民国时期更是盛行,剧目、声腔也日益增多。除庆云堂徐氏提线木偶戏班比较出名外,林潭焦家庄双福堂焦氏等五六个专业班子及草台班子,常年在江淮、江南江北演出。

据兴化市“非遗办”的孔祥林说,提线木偶戏是兴化独有的古老地方剧种,它的音乐、唱腔、道白、偶人造型、提线方法及舞台艺术别具一格,庆云堂等多个戏班子在清末民初就已享誉大江南北。解放后,兴化大部分“提戏”艺人被泰兴、常熟、南京等地的木偶剧团抢挖一空。至“文革”前,作为江苏省“提戏”发源地的兴化已无人演出,成为绝技。这次,徐鹤志《曲词工尺杂语》等手写本的发现,为地方特色戏曲文化的发掘、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珍贵资料。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