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首招非遗博士 要求具有责任感和文化情怀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进行分组讨论,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参加文艺界小组讨论时谈文化遗产抢救。冯骥才表示,做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博士生,除了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能力外,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情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进行分组讨论,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参加文艺界小组讨论时谈文化遗产抢救。 中新社发 傅丹丹 摄

中新社天津九月二十一日电 (记者 田齐)记者二十一日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获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身份,招收的首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博士研究生,已办理手续,顺利入学。

冯骥才表示,做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博士生,除了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能力外,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情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条件艰苦,需要我们拿出莫大的勇气和饱满的激情,需要我们用全部的心去工作。

冯骥才说,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而相应的学科建设还不完善。没有理论支撑和学科支持,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能会陷入盲目、非理性或者不自觉。我们学院从建院至今,一直是兵分两路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学科建设,一部分人做田野普查工作。学院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已存录了从田野普查中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这是我们的优势。二0一0年是学院建院五周年,希望能够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完)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