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渔鼓说台风

7月到9月是台风多发季节,地处东南沿海的温州,每年总要受几番台风的袭掠或影响。洞头作为海岛县,常常首当其冲。目睹人民政府以人为本,在灾前预防、灾中抢险、灾后重建工作中所做的积极努力,令人联想起旧时代海岛遭遇台风的景象。

在洞头民间,流传着一篇《魟鱼案》的渔鼓唱词,把87年前一次强台风过境所发生的事,记叙得十分详尽,为我们形象地描绘出旧时代大灾之后的社会众生相。

渔鼓也称道情,是洞头操闽南语方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上世纪60年代以前在洞头盛行。《魟鱼案》长达160多行,前8行开门见山,把台风过境的时间和景况作了概述:

民国壬戌十一年,

七月二十作歹天。

狂风大雨立时起,

雷公闪电无改移。

千年古树连根拔,

多少厝宅推尽平。

百岁老人未见过,

这个台风真出奇。

在闽南语中,“作歹天”即坏天气;天、移、平、奇同韵母,韵脚压得很整齐。紧接着转入正题:温岭一艘满载魟鱼鲞的商船,被台风刮到了文岙口小海湾,悲剧发生了:

商船正到文岙口,

老大看云心惊疑,

一十八人坐帆走,

立刻送命归阴司。

船中只剩一患病伙计,没法跟众人坐帆逃离,反倒捡回了一条命。台风过后,他到附近村岙吃了饭回船,只见一些人正在乱搬船上的魟鱼鲞,喊叫阻止无效,只剩空船,他连忙赶回去告知商行当家。

当家听了真怄气,

来到玉环打官司。

头张呈词就告准,

派出小队兵一批。

这小队兵士上岛后捕风捉影,闹哄哄地要抓人。当时洞头隶属玉环,山海阻隔,音讯本就不通;加之温岭船的伙计不认识搬鱼鲞的人是谁,怎么抓人?

挥喊连天抓罪犯,

罪犯并无抓半个;

小队兵士如强盗,

牵走牛羊作路钱。

牵牛拉羊还不算,他们在村岙看见一位青春女子:

小队一看笑眯眯,

淫心一起胡乱为。

意爱强奸小美女,

小女不肯顺从伊。

身上衣衫撕全破,

全身皮肉捏乌紫。

如此胡作非为之后,又再行敲诈:“来到北岙召绅士,要收食费七千钱”。北岙是洞头岛的中心街市,地方绅士当然不付这笔钱。“绅士一班回言答,众官讲话太无理。若要七千其银两,再去玉环打官司!”敲诈不成,罪犯又没抓到,小队兵士只得回县衙复命。

县衙派来的兵士横行霸道,本地的警察、无赖也乘机作恶。

再讲水上李警察,

接到文书来到此。

要捉罪犯几十个,

五岙人众尽惊离。

文岙口附近五个村岙的百姓,被李警察的虚张声势吓坏了,30多户人家凑了些钱,好言好语把他打发走。可是没多久,警哨再次响起,这次是一个无赖使诈:

无故扮作假警察,

个个听见心惊疑,

五岙百姓全逃走,

家中物件放让伊。

于是,几个无赖捉小猪、卷衣衫,甚至连大锅子也不放过。一场鸡飞狗跳的惊乱之后,玉环县衙见抓不到人,便按船上魟鱼鲞的数量,按当时价格并加罚款,计1680个银元,由洞头地方绅士出面担保,筹集赔偿。自此,一场由台风引发的诉案才告了结。

台风是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测试剂。在台风面前,政府的作为、社会的公德、人情的冷暖,都一一受到检测。《魟鱼案》以1300余字的不长篇幅,描述当年台风前后的情景,饥荒的灾民,无能的衙门,横行的役卒,贪婪的警察,狡诈的无赖,无助的百姓,都刻画得活灵活现,把人祸甚于天灾的旧时代痼疾揭露得一览无余,真是难得的民间佳作。这篇渔鼓唱词的作者,是60多年前在洞头岛颇有名气的民间艺人周鸣歧。

周鸣歧是洞头本岛渔岙村人,颇有文才,平日以唱渔鼓、演布袋戏为生。据他的邻居叶一文老先生回忆,他的口头编创能力很强。有一次演布袋戏,本该皇帝出场,忙乱中捧出了马。当发现出差错时,他随口编词便唱:“嗨,要看快来看,不看进去换!”在观众的笑声中解了围。

在旧时代,民间艺人处在社会最底层,富人讥之为“不稂不莠”,被人看不起,所以周鸣歧干脆自号“流氓人”“流氓精”。在闽南语中,“流氓人”有另一层含义,指的是游手好闲、吊儿郎当的人,并非真的流氓。《魟鱼案》的结尾他自报家门:

要问此案谁人造,

便是渔岙流氓精。

若爱查名共真姓,

正名就是周鸣歧。

这很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大丈夫光明磊落的气概。讥讽时弊,为民鸣屈,又敢说敢当,他这个“流氓人”比当时的官府、衙役、警察强百倍!

周鸣歧也写过讽刺当地警察的歌谣:

北岙本是小乡村,

凭空设起警察“君”。

警察判案不公正,

心肝好比墨烟熏。

事前没设警察所,

民家百姓太平村;

现今设起警察所,

民家百姓费钱银。

有钱讲案赦无罪,

无钱有理当罪论。

百样物事尽加税,

吃喝嫖赌全数吞。

民家百姓牙根咬,

白白无法治他们。

这无疑是一篇历数旧警察种种劣行的檄文,比起《魟鱼案》叙事式的白描手法,它更直接地用对比手法概括式地作了揭露,这在当时,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

周鸣歧还写过《洞头岛屿诗》,把洞头海域近百个岛屿(大小门岛及附近小岛无述及)的名称串成诗句,琅琅上口,形象易记。据老渔民说,他们新下海时,就是念这首歌谣来辨识岛屿、熟悉航路的,因而流传极广。

抗日战争中,日寇侵占洞头,为封锁航道,抢掠许多船只沉到瓯江口作为船礁,洞头的一些船只也被抢。船家觉得周鸣歧能说会道,央求他出面说情。周鸣歧在与日寇斡旋时惨遭杀害,年纪不过50岁上下。据知情人说,当时一起被杀的有12人,头上被蒙白布,绑跪在船板上,头颅砍下后,身子被踢下大海。日寇暴行,令人发指。

《魟鱼案》在洞头闽南语区域流传了70多年,时间一长,口耳相传中便有了异文。现年86岁的民间艺人洪杰,小时候跟周鸣歧学唱过渔鼓,至今还珍藏着这篇渔鼓唱词的抄本,这在重视非遗工作的今天,显得十分难得。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