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鼓乐剪纸入选世界非遗榜

历史留给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会分为有形和无形两部分。对于西安来说,有形的部分积淀在那层层重叠的城墙遗址下,在那一 头挖出的秦砖汉瓦里。而无形的部分,就是这座古城用千年的时间滋养而出的丰富的“非遗”文化。

今年,在举国同庆新中国60华诞的喜庆时刻,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来喜讯,在阿联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包括端午节、安徽宣纸、南京云锦、妈祖信俗等22个项目被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2项!一夜之间,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了世界。民俗学家陈勤建表示:中国此次被批准列入名录的项目在数量上遥遥领先,让人十分高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说,“感觉这是一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大跃进’。中国此次共有22项列入名录,自然有其合理的成分,中国人口这么多,历史这么悠久,地域这么宽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是事实。”

其中,在这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陕西独占两项,剪纸和西安鼓乐。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表示:“中国此次被批准列入名录的22个项目中,陕西就占了两个,说明了陕西文化底蕴的深厚。”仔细来看,名录上所列的是“剪纸”,并没有挂上陕西的名头,但据了解,本次申报“剪纸”这个项目是陕西代表中国申报成功的。

据悉,此次的“申遗”之路走的也是特别的艰辛,此前,全国各省市向文化部报了100多个项目,经过审核,最终留下了35个项目申报“世界非遗”,陕西报了两个,两个都最终入选,蒋惠莉称,“据前方反馈回来的消息,是因为我们精心制作的文本和录像资料,打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

无论是鼓乐,抑或是剪纸,抬眼低头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随处可见,这两项标准的陕西“土产”,如今被加盖上了世界的标签。记者在采访时,老百姓无不表示,鼓乐和剪纸能登上“世界非遗榜”是理所当然,一项被世界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一项被业界专家称为是剪出来的 “活化石”,既然都是各自领域的“活化石”上榜自然是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