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釉下五彩瓷“西点军校”百年传承的新起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湖南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黎建凯最擅长的是在瓷器上描绘花鸟走兽。)

2009年,上海世博会的前一年,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器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后第94年。进入这一年以来,在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所属的醴陵釉下彩国瓷研究所,精心烧制提供给世博会上使用的行政礼品瓷的任务就一直在加紧进行中。

“我们准备的瓷器样品中,包括了国花牡丹、上海市花玉兰图案的茶具、挂盘和罗汉瓶,以及当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的“扁豆双禽瓶”的缩小版等五六种器形和纹样,这几天就要送往上海交有关方面审定。”醴陵釉下彩国瓷研究所总经理徐曼冰说。

醴陵釉下五彩瓷作为已有百余年薪火传承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担纲上海世博会的行政礼品瓷的角色当然是实至名归。在经历了当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这一鼎盛成就的94年后,醴陵釉下五彩瓷又一次期盼在东方、在自己的家门口能再次登上一个高峰。

人们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活着的国宝”,因传承人年事已高,目前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而在釉下五彩瓷的发祥地醴陵,前身为湖南官立瓷业学堂的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不但拥有集聚了釉下五彩瓷技艺最顶尖人才的优势,也承担着将这一传统技法更好地传承下去的历史使命,因为这里目前就是醴陵釉下五彩瓷代表性传承人邓文科大师的传承基地。

近日,当记者走进被人们誉为醴陵釉下五彩瓷“西点军校”的这所百年老校,发现陶瓷界传统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如今已变为现代化的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由此有了更多更好的接棒人。

这个事情“贴钱”也要做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其独特的烧制技艺,诞生于上世纪初叶。1905年,在熊希龄先生(后任北洋政府总理)的大力倡导下,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开办,次年湖南省瓷业制造公司也在醴陵成立。“先立学堂、再设公司”,熊希龄先生很懂得培育技术和专业人才对一个产业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湖南官立瓷业学堂的开办,培养出一大批人才,醴陵釉下五彩瓷才得以横空出世,并逐渐成为“国瓷”。

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秉承了前身“培育人才”的优良传统和务实风格。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工艺独特而且复杂。要想熟练掌握技术,并不容易,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记者在采访中获知,釉下五彩瓷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瓷胚、颜料、绘画工具并烧制,这方面的费用不菲。仅仅靠学生每期交纳的学费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必须自酬部分资金用来补贴教学费用。

对于为什么“贴钱教学”,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党委书记王鹤高说:“祖宗留下来的瑰宝,需要有人来传承光大。培育出人才,永远是我们的重点。要教好,必须要舍得投入。这个事情,贴钱也要做。”他表示,目前,一些家长对技工学校戴着有色眼镜,不愿让小孩来读,认为技工学校牌子不好听,将来会影响找工作。其实恰恰相反,像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出来就很抢手。我们也正是想让这些家长看看,我们对这些学生是怎样负责的。而且,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学生出去了以后,找工作会不会难。只有我们自己先做好了,他们才会明白的。

事实上,迄今该校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陶瓷生产技术人才和陶瓷工艺美术人才,遍及全国上千家大中型陶瓷企业,为陶瓷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传承传统技法,但不磨灭年轻人的创新

作为传承基地,邓文科大师的四大嫡传弟子朱占平、李华军、黎建凯、付德毛,就在该校进行创作、教育,负担起培育更多陶瓷人才的任务。他们四人,有的精通花鸟,有的钻研人物,有的主攻山水……各有各的风格,在邓文科大师作品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一方面丰富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形成一个囊括各种绘画风格的全面教学框架。

除了这几位,基地还特聘了陈扬龙、李人中、丁华汉、孙新水等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美术大师作为艺术顾问。学校以大师工作室为单位,将学生分组到大师工作室,由大师进行专题设计指导。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统器型是瓶、盘、碗、杯等,在学校采访时,记者发现了几件很特殊的作品。有一个作品像把大刀,“大刀”上用浓墨绘上了一张很夸张的脸谱,很有张力。经过打探才得知,这竟是一位学生的作品。

面对记者的问话,这把“大刀”的创意者,一名90后男生还显得有些羞涩。但他对自己的作品被赞赏,又表现出相当的自信。边上的一位老师,显然也对该学生的作品表示赞赏。这名老师表示,“不少学生都很有创造力。应该鼓励学生这样。我们要传承传统的技法,但也要有改进。这样,才能进步。”

超越前人是最好的传承

醴陵制造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朔到东汉,但其艺术成就的第一个巅峰出现在上个世纪的初期。1915年,由湖南官立瓷业学堂设计,湖南省瓷业制造公司制作的“扁豆双禽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国酒”茅台同获金牌,获誉“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国人更以“国瓷”尊称之。

明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经历了一百年的辉煌之后,醴陵釉下五彩瓷这个东方瑰宝也期盼在东方、在自己的家门口能再次登上一个高峰。目前,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的几位大师,正在集中力量构思创作作品,准备参加世博会的展览。

“教学是传承的一个方面。将醴陵釉下五彩瓷更好地推介出去,更是传承应该做的事情。”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们,对此是同一个声音。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能超越前人。

为了对醴陵釉下五彩瓷进行更好的专业研究,该校还有一个特殊的部门——醴陵釉下五彩瓷国瓷研究所,由邓文科大师的嫡传弟子李华军担任所长,着重进行釉下五彩瓷技术研发和釉下五彩瓷艺术文化传播。

真正将教、研结合起来,醴陵釉下五彩瓷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能很好地传承下去。(红网记者 明健飞 潇湘晨报记者 王一)

[背景资料]

醴陵釉下五彩瓷辉煌历史

■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国酒”茅台同获金牌。

■1959年国庆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被选定为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用瓷。

■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醴陵成批精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宴餐具。以后,毛主席的专用餐具(“毛瓷”)、天安门城楼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都指定由醴陵生产。

■醴陵釉下五彩瓷还被毛主席纪念堂、联合国大厦,以及一些外国政府机构选用,并作为国家的礼品馈赠给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