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商水渔鼓只剩师徒二人

  周口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在商水县发现有一个叫杜三合的老艺人还会唱传统的说唱艺术渔鼓。4月26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发现采访团的记者在商水县阳城公园采访了杜三合老人并听他演唱渔鼓。

  渔鼓又叫道情,或者叫渔鼓道情,有时也称仙戏,老百姓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两端蒙上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

  63岁的杜三合自幼喜爱说唱艺术,11岁慕名拜周口道情书名艺人周名扬为师。周将其视为爱徒,有些保留节目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传,只传授给杜三合。当时杜三合师兄弟8人,人人能说会唱,各有所长,所到之处,深受广大观众喜爱。50多年过去了,现如今,师兄弟中6人已辞世,一人改行,能精通渔鼓说唱艺术的仅剩杜三合一人了。

  商水县文化局副局长张宏介绍说,由于渔鼓的唱腔完全是老师教徒弟学,唱词没有文本,唱腔没有专人设计,历代很少或根本没有文字记载,全凭口传心授,学艺周期较长,需三年方才出师,且道筒声音低,又携带不便,演出市场严重萎缩,导致这朵民间艺术奇葩濒临灭绝。目前,在商水县还能唱渔鼓的艺人只有商水县舒庄乡杜店村的杜三合和他的女弟子赵春。

  为了传承这门说唱艺术,杜三合除常年坚持在基层演出外,从1978年开始参加宝丰马街书会,在观摩学习其他姊妹艺术的同时,还把渔鼓说唱艺术展现给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说唱艺人和国内外广大观众。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一年普查摸清开封非遗家底 下篇新闻:昆明首届古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昨开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