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大放光彩

本报墨竹工卡电(记者 裴聪)近年来,墨竹工卡县全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等位于全市前列,旅游文化产业实力不断壮大,一批拥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文化品牌应运而生。

  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传承工作。墨竹工卡县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先后有17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被列入国家级名录的4个,被列入自治区级名录的6个,列入市级名录的7个,并在2008年度获得拉萨市“文化工作先进县”和“文物普查先进县”荣誉称号,完成了“谐钦”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整理申报工作。

  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为切实搞好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墨竹工卡县先后修建了8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极大地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并由县政府出资5.4万元的配套资金,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为18个文化站配备了书架、桌子和凳子,解决农牧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用书难”问题,保障农牧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占领农牧区思想文化阵地。为展示墨竹工卡县的群众文化、风土人情,还正式出版发行了《墨竹民歌》专辑10000册。

  大力扶持松赞民间艺术团。为进一步弘扬墨竹工卡县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扩大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地将文化融入旅游业的大开发中,为把墨竹工卡县打造成拉萨市的“旅游强县”和“文化大县”提供支持,县委宣传部和文广局从2007年初开始,就邀请专家对全县的民间艺术进行了采风,并开始全面挖掘民间文化艺术的价值。同时,为了改变目前民间艺术队伍后继乏人的现状,培养本土农牧民艺术人才,在借鉴一些县(区)民间文化艺术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支由30名具有文艺特长的农牧民子女组成的民间文化艺术团。2008年,县政府投入10万元资金对这些农牧民子女进行了为期40天的培训。目前,在基于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完成的情况下,由直孔歌手扎西旺堆个人注册公司,成立墨竹工卡县松赞民间艺术团。松赞民间艺术团于2009年3月与县政府正式签订了扶助协议,并已正式挂牌。

  开发工卡镇塔巴陶瓷项目。工卡镇塔巴村民间传统制陶技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委宣传部积极和拉萨市科技局联系,通过援藏渠道争取到江苏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前期投入47万元,并与江苏省陶瓷研究所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先后于2008年及2009年选派两批技术较熟练的手工艺人到江苏省宜兴市进行为期数月的考察并学习内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2009年县财政投入60万元用于厂房建设。墨竹工卡县陶瓷规模化生产,不仅将实现文化产品一县一特的要求、群众技艺的传承、现金收入的增加,更将为墨竹工卡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