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遗中心面向社会尤其大专院校公开招募学徒

昨天,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宣布,将鼓励并协助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向社会尤其是大专院校公开招募学徒,并将根据情况给予传承单位一定资助。首批向社会发出招募公告的是雕漆技艺和象牙雕刻两个项目。

据了解,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共有216个项目,其中7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有些项目因传承单位经济效益不佳、技艺后继乏人、代表性传承人年岁较大、年轻人不愿潜心学习等种种原因,传承状况令人担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键一环是带徒授艺。对于学习者而言不仅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还要具备综合文化素养。以市级非遗项目宫廷绣花鞋为例,其代表性传承人王冠琴自2006年至今带过十几个学生。“设计能力、刺绣技术、色彩功底都好的人没有。”除了技术上不过关,王冠琴最难过的还是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不是会做绣花鞋就能成为传承人,非遗传承的精粹在于传承文化。这需要对鞋履文化、中国历史和文学、各民族历代服饰等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

此次,首批宣布面向社会招募徒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雕漆技艺和象牙雕刻技艺。

雕漆始于1500年前,经历朝历代的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已成为重要的出口品类。2006年,雕漆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代表性传承人文乾刚公开招聘徒弟。报名者需有大学本科学历,工艺美术院校毕业具有一定造型和审美基础的学生将更具竞争力。素描、图案、面试3轮考试合格者,将有机会学习3年。

牙雕刻厂作为象牙雕刻技艺的传承单位也将公开招徒。要求报名者有相关艺术课程学习经历(如雕塑)及实际操作基础,并有大专以上学历。 (记者李洋)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