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文化遗产未发生二次损毁 保护规划通过评审

  今天,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玉树地震中文化遗产损失及抢救保护情况。

  由于玉树文物70%与宗教相关,因而,文物部门在抢救保护工作中将充分尊重民族宗教习惯,在具体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使用当地的工匠和建筑工艺。目前,现场评估工作基本完成。为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文物部门已对在地震中受损特别严重、结构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建筑采取临时性支护措施,成立巡防组,设立警戒线,加强受损文物保护单位的看护,防止对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新的危险。同时根据文物保护单位中寺院众多的特点,及时与寺管会等寺院管理机构联系,指导各寺院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文物安全。目前未发生因次生灾害造成文物二次损毁情况。

  据初步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青海、四川两省7县27个乡镇、总计3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若干文物点造成不同程度损失。如青海省玉树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新寨嘉那嘛呢堆的佛塔大部受损,转经堂墙体开裂倾斜,部分嘛呢石墙体坍塌;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主殿上方岩石松动,对主殿构成威胁;藏娘佛塔及桑周寺塔体及墙体出现多处裂缝,地基出现沉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禅古寺、结古寺、当卡寺等多处建筑全部或部分倒塌,损失严重。部分寺院还面临山体滑坡带来的危险。玉树州博物馆、文管所受损严重。幸运的是,在震后抢救工作的及时开展下,玉树州重要的社会文物《东仓大藏经》被完整地抢救出来,未出现损毁情况。四川省石渠县的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也受到较为严重损坏。

  5月14日,玉树震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启动。经过相关前期勘察设计工作,目前抢救保护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履行相关论证、报批手续。5月21日,玉树文物抢救保护修复专项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该规划范围涉及民政部门确定的青海、四川两省7县27个受灾乡镇。实施期限初步定为三年。规划内容主要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抢救保护、可移动文物的清理、修复和博物馆、文馆所等机构的恢复重建等。(本报北京5月27日电记者李韵)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沈阳25名政协委员建言:出台历史建筑认定标准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