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采取多种科技手段保护贺兰山岩画

新华网银川5月26日电(记者于瑶)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的三个办公室里,贺兰山贺兰口43个山体岩画点及附近的场景在电脑屏幕上清晰可见,这些凿刻在山沟岩面上的“史书”被24小时监控着。

今年以来,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开始采取多种科技手段保护珍贵岩画,运用摄像头严密全天候监控只是手段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在近日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审核,计划拿出几千万元积极抢救5000多幅贺兰山岩画。

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主任李成荣说:“由于岩画多在边远山区,脱离原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就失去了价值,所以一般采取就地保护。为了防止人为破坏,景区12平方公里以内全部用铁丝围栏围了起来,在遗址区里,还加固了围栏防止游客去触摸山体岩画。距离岩画核心保护区较近的建设设施也准备于近期迁离景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和车辆对岩画的污染。”

据了解,目前岩画的保护仍属于世界性难题,各国岩画的破坏和流失比较严重。很多国家做了大量尝试,然而一直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中国也在不断寻求保护境内众多岩画的有效措施。贺兰山岩画针对日益严重的风化问题,开始采取用化学方法进行保护。

管理处工作人员张建国说:“贺兰山岩画近期开始试验化学保护,主要是防止岩画刻槽本身的风化。由于这些岩画都是用石器或金属器敲刻在山体上的,长久以来刻槽已经产生一定风化,要在刻槽里调和化学试剂,而且试剂要保持一定的透气性,目前这一方法已取得一定效果,正在积累更多数据。”

不过,现在贺兰山岩画已经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随着贺兰山岩画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如何处理岩画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也很迫切。

为此,贺兰山岩画景区已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即岩画馆服务区、遗址展示区、祭祀文化展示区和休闲娱乐区,以分类隔离方式解决保护问题。另外,世界上规模最大、中国唯一的岩画专题博物馆--银川世界岩画馆也向游客开放,馆内收集了全世界30个国家、中国20个地区的200多个岩画点的精品岩画图录、拓片、脱模复制品、实物以及与岩画同时代产生的原始艺术品。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徘徊在保护边缘的古民居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