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三泉重现灵岩寺 千年古刹新发现三眼名泉

灵岩寺恢复“五步三泉”胜景

记者20日从灵岩寺风景名胜区了解到,依托施工中新发现的三眼名泉,有关方面已经在寺院内恢复“五步三泉”景点。同时,随着国家文物局批复的《灵岩寺风景名胜区规划(2006年-2025年)》、《灵岩寺文物保护规划》得以稳步实施,景区内外的环境面貌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新发现三眼名泉泉水绕寺院

新面世的“五步三泉”景点位于灵岩寺赫赫有名的大雄宝殿及五花殿遗址东侧。三眼名泉分别是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曾经在《灵岩志》以及古人诗作中出现过,是济南地区史上比较有名的泉水。后来,三泉被山上冲下的淤泥堵塞,后又被杂物掩埋。今年春天,灵岩寺在按照规划施工时,发现了这三处泉眼,其中双鹤泉还留有一个古代砌成的泉池,是过去僧人取水处,予以原样保护。在此基础上,又重新修复了“五步三泉”景点,有泉池和木质走廊,以及沿泉池休憩的地方。每天泉水溢出泉池,沿着泉溪穿过半个寺院,为灵岩寺增添几分神韵。

据参与灵岩寺规划及建设的一位专家说,灵岩寺一带尽管水分涵养不错,但是随着发展,“缺水”成为一个现实。三眼名泉的发现,一下子解决了长期困扰寺院和景区的生活、绿化、建设、消防等用水需要。在“五步三泉”恢复中,设计者充分注意对周边大殿及文物的保护。据勘察,三泉西侧地下就是一处古代大殿的基址,因此修建泉溪时,沿基址东部由北往南,没有破坏基址。除了以上三泉,灵岩寺内袈裟泉、甘露泉等也被列入本地名泉录,也将在新规划中被巧妙利用,让泉水环绕灵岩寺这座千年古刹的内外。值得一提的是,“五步三泉”景点的建设还“擦亮”了旁边崖壁上五处摩崖石刻,后者此前几乎被塌落下来的泥土所掩埋。如今,游客通过木栈道时,就可以近距离观看乾隆皇帝等人的书法。

新建碑苑展出珍贵石碑

在灵岩寺天王殿东侧,新建成一处碑苑,展示历朝历代17块珍贵的石碑。其中,最早的石碑出自唐垂拱四年(武则天时期),比较重要的还有一块宋熙宁三年的石碑,碑文显示,自立该碑起,灵岩寺历任住持将改由皇帝亲自派出。这再次证明灵岩寺在佛教寺院中的重要地位。在碑苑北侧数十米外,新辟出一片区域,用于陈设和展示近年来灵岩寺考古发掘或施工中发现的历朝历代石雕、石刻,以及多根粗大的古代大殿用石柱。专家介绍,多数石质文物可评为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另有一批重要石质文物,出于安全考虑暂未展出。

2007年,考古部门曾在五花阁东侧清理出三处古代大殿基址,出于保护上层遗迹的考虑,在发掘至宋、金文化层时没有继续。目前,考古现场已成为一处“古代建筑遗址”景点。

千年古树得以自由呼吸

按照《灵岩寺风景名胜区规划(2006年-2025年)》、《灵岩寺文物保护规划》要求,灵岩寺管委会近期还对寺院内古树名木进行科学保护。其中一株树龄逾两千年的“汉柏”,古人曾为它砌池,后来堆砌的石块阻碍了它根系的生长,被一一清理出。另外几株上千年树龄的银杏树,根系延伸到北面天王殿前的平台下,拱破台面。在这次施工中,摒弃原有的水泥地砖,改铺透气性良好的青砖以及黄沙,有利于古树名木的成长。

灵岩寺景区管委会主任王传昌介绍,灵岩寺文物修缮工作受到国家及省、市各级文物部门的充分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目前,五期的修缮工程已经进展到第二期,景区内外的游览环境为之一新。

责任编辑:l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