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象牙雕刻厂首次公开招徒 简历数量超过预计

  “这一行的境况不是很理想,我们还处在艰难上升阶段,收入属于北京市中等偏下水平,来了要做好先吃苦的准备。”招人时不谈优势却谈劣势,这是昨天发生在北京象牙雕刻厂里的一幕。作为“非遗”首批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学徒的试点之一,象牙雕刻厂举行了公开考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柴慈继亲自把关,考试内容分为速写、造型能力和面试三部分。

  “这次招募共收到简历40余份,数量之多超过预计。”雕刻厂主管人事的张洪源表示,“人多我们当然高兴,但也要跟大家讲清楚行业生存状况,希望最后留下的人是真正热爱牙雕、能静心学艺的。”出于补充年龄断层的角度考虑,雕刻厂首次考虑招收30岁左右有基础的学徒,在校生则被列为“候补资源”。最后有5名候选者参加考试,看过简历和现场速写的柴慈继感叹:“现在的孩子起点比我们当年做学徒时高出很多,全部是大专甚至本科学历,都有相当的美术基础。如果真有志于牙雕事业,相信上手会很快,咱这一行就不愁继承了。”

  但候选者们似乎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我对牙雕一窍不通,但喜欢手工,有这个机会想来了解一下。”印刷学院在读学生范围说。而白洁则以为招募的是兴趣人员:“我并没有抱着工作目的来,还以为是社会上感兴趣的男女老少都能来学。”他建议雕刻厂可以先做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亲身了解传统技艺的魅力,再招徒效果会比较好。

  据悉,雕刻厂目前已有学员7名,新进学员也将遵从以往的培养方式:第一年统一学习基本功,用木头雕刻,第二年根据个人发展情况分配老师和学习重点,干得好第三年就可以计件出工。当然,出工并不等于就是大师接班人了。学习3年,只能说明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作品。但真正复杂、大型的创作还需要很多时日去磨炼。很多人到了40多岁才能成为大师继承人。

  相关链接

  由于原料异常珍贵,象牙贸易在国际上一度被禁止。1991年我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也使象牙原料的进口受到限制,后来才逐步放开。目前北京象牙雕刻厂所拥有的象牙原料来自库存和2009年一次原料进口,“这是我们20年来首次进料。”生产经营部主管张淑兰介绍。这次进料由多个企业联手,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牵头,在向国际组织多次申请获得通过后,才从南非博茨瓦纳等五国合法拍得共50吨左右的象牙原料。

  原料的使用也有一套非常严谨的流程:每次用料,需提交书面申请,用量、用途都必须记录在案;作品完成后,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象牙收藏证”,再备案、销料;拥有收藏证的作品才允许进入最终贸易环节,并仅限国内销售。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拼贴画杂家7000张邮票拼成《清明上河图》(图)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