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雕刻:传统技艺的古树新枝
在北京展览馆刚刚圆满落幕的由文化部主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上,入口大厅里一座硕大的紫檀雕刻天坛祈年殿让参观者驻足欣赏;展厅里,“紫檀雕刻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孙春凤等工艺师,正在向参观者现场展示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紫檀雕刻,已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这一传统技艺,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人们认识紫檀雕刻,大多是从名贵的紫檀家具开始。由于紫檀的珍贵、稀少和生长缓慢,更因为中国古代皇家宫廷对紫檀家具的热衷,使紫檀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说,而以紫檀为材进行雕刻、以紫檀家具闻名海内外的中国传统工艺紫檀雕刻,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更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中一个古老的传说。
对紫檀文化情有独钟的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以她三十余年的孜孜以求,让紫檀雕刻技艺古老的传统工艺大树,在新的时代开出了传承古老技艺、传播紫檀文化的新花,紫檀雕刻技艺从曾经代代相传的家具制作工坊出发,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紫檀精品制作的崭新天地。北京展览馆大厅里的紫檀雕刻天坛祈年殿,不过是中国紫檀博物馆收藏和制作的祈年殿和众多紫檀精品中的一件。
出身于满族正黄旗的陈丽华女士,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她自幼对紫檀制品情有独钟,在事业有成之后,她花费了大量时间和财力,几下南洋,收集紫檀木,在她挚爱多年的紫檀雕刻世界里开始了新的跋涉。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陈丽华在故宫博物院领导和王世襄、朱家溍等老专家的支持下,按照皇家宫廷的定制,带领紫檀雕刻的工艺师制作了一批宫廷家具。但同时,她并不满足于对古代紫檀家具的复制,为了保护和发掘中华紫檀文化,她将紫檀雕刻的眼光投向了中国古典建筑。
国庆五十周年前夕,陈丽华还斥资2亿元,在北京兴建了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里珍藏的几千件藏品中,除了她多年来收藏的几百件明清家具外,其他2000多件都是她20多年来在自己的工厂生产出来的的珍稀紫檀精品。陈丽华说:“这些宝贝不能卖,要通过这些藏品将传统工艺保留下来,让后代了解祖国的传统雕刻文化,让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世代流传下去。”
在中国紫檀博物馆众多的紫檀雕刻精品中,既有传统的宫廷家具如几案、桌椅、箱柜、屏风等,也有四合院、《清明上河图》等缩微紫檀建筑和紫檀雕刻艺术品等,但紫檀雕刻的中国古代著名建筑精品如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等,更是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陈丽华的爱国情怀和紫檀心结。陈丽华说,她有一个心愿,是将这些珍贵的紫檀藏品带到世界各国去巡展,让更多的人从中感受中国紫檀文化和紫檀雕刻精品的动人魅力。
早在几年前,陈丽华的这个心愿已开始一次又一次变成现实。2005年,在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庆典上,陈丽华宣布将中国紫檀博物馆馆藏的珍贵紫檀精品天坛祈年殿、故宫万春亭、故宫角楼、山西飞云楼、六角亭等,分别赠送给故宫博物院、法国香博堡博物馆、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德累斯顿市国立艺术收藏博物馆及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
法国香博堡是法国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博物馆,因其历史久远和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享有的盛名,香博堡是唯一受法国政府直接管辖的历史名胜。2007年3月,当陈丽华为向法国捐赠紫檀雕刻天坛祈年殿专程前往法国时,她在总统府受到了法国总统希拉克的热情接待。希拉克总统对紫檀雕刻天坛祈年殿及中国传统的紫檀雕刻艺术赞不绝口,称赞最具中国文化和象征意义的紫檀雕刻天坛祈年殿落户香博堡,象征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中法友谊的源远流长。
2006年9月,陈丽华将珍藏多年的紫檀雕刻山西飞云楼,捐赠给德累斯顿市国立艺术收藏博物馆,该馆将这件中国紫檀精品永久存放在其钟琴阁的大厅入口处,古董瓷钟的清脆钟声时刻伴随着这件中国礼物,让参观者踏进博物馆的那一刻便感受到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厚情谊。
中国紫檀博物馆将以北京中山公园内松柏交翠亭为蓝本制作的紫檀制六角亭,赠送给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续写了一段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话。中山公园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万寿兴国寺,明代改建为社稷坛,1918年改名中山公园。1915年,中山公园曾聘请日本匠人在社稷坛东堆砌假山一座,其后又在这座假山上建了一座六角凉亭六方亭,1930年改名为松柏交翠亭。中国紫檀博物馆赠送给日本的这座紫檀制六角亭,以六方亭的建筑结构为蓝本,生动再现了松柏交翠亭的原貌。
陈丽华说,中国紫檀博物馆赠送给史密森尼博物馆的紫檀万春亭,是根据故宫实物仿制而成的。故宫御花园中的万春亭设计精巧典雅,端庄富丽,被认为是皇家内苑建筑的代表作。当美国参观者见到这件紫檀精品时,无不为中国传统紫檀雕刻技艺及巧夺天工的中国古建筑艺术叹为观止。陈丽华说,美国的这件紫檀精品是赠送给国外博物馆的几件精品中利用率最高的,史密森尼博物馆给这件精品的榫卯安装过程作了全程录相,已好多次送到美国各地进行展示,让美国人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6月12日,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陈丽华与中国紫檀博物馆制作中心的孙春凤技师等紫檀雕刻技艺传承人一起,在中国紫檀博物馆向中外参观者演示了倾注她数十年心血的紫檀雕刻技艺,她为这一古老传统工艺在今天的传承并拓展出新的疆域而十分开心。陈丽华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紫檀雕刻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同时让世界各国人民有机会了解真正的紫檀之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