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百年前已是购物天堂 全盛时被称东方伦敦
清代全盛时期的广州被称为“东方伦敦”,吸引了很多来华贸易、观光、出使的西方人。鸦片战争之后,仍然有许多西方人到广州观光旅游。日前在广州大元帅府纪念馆举行的一个展览,就以一位英国来华摄影师R.C.Hurley留下的一批“1899年的广州”珍贵老照片为线索,勾勒出晚清时期外国人来广州的旅游线路图。
首次“发现”的老广州景色
很多外国游客对广州的第一印象就是“水城”。
自1757至1840年间,广州作为中国唯一对外贸易的港口,来华船只必须沿珠江上溯广州。在中西贸易最蓬勃的年代,珠江两岸的风光就已经吸引了不少来华人士停下脚步欣赏。而从这些照片中可以发现,鸦片战争后虽然广州的贸易地位在越来越多崛起的商港的竞争下有所下降,但珠江却繁忙如昔。外国的蒸汽船、来往于珠江两岸的渡船、从内地来的货船和客船、水上居民的疍家船以及花艇等各类船只在珠江上川流不息,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
另一条被西方人广泛关注的水道是东濠涌。不仅仅因为它是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而且因为旁边有一个重要的机构——广东钱局。
展览中很多照片是第一次“发现”的广州老城景色,例如一张老城水关。广州老城城濠有东、西、南三支,其作用一方面可作城市防御,另一方面也可汇集城内六渠(即六脉渠)的水排入珠江,有排涝泄洪的作用。为沟通城内六渠,老城城墙在各个方向均有水关的设置。这种巧妙的城市水道设计引起了许多外国游客的兴趣。
老城区和沙面:广州城的两个侧面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来,贡院、广府学宫、万寿宫、将军府、花塔、光孝寺、仁威庙、海幢寺、陈家祠这些具有中国风情和广州特色的景点,不仅是现代旅行者的目标,在当时就已经居于外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景点之列。他们对广州的古城墙也很感兴趣,大东门、小东门、大南门、五层楼都是他们必须进行踏勘的地点。
而沙面对外国人来说似乎要更加亲切。到照片拍摄的19世纪末期,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经基本完备,建筑主要包括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以及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这些建筑物具有最地道的古典欧洲风情,是外国游客在体会了广州的“异域风情”之后的重要去处。
购物天堂美誉百年前已有之
至今很多到广州的外国游客还是乐于到清平市场、西关玉器市场这样的大市场中去找寻广州的别样风情。晚清的时代也一样,在广州购物是西方游客不可错过的重要事项。那个时候很多商铺都在门柱上加装一片英文小招牌,标明店名或者简介一下货品类型,显然出自“对外贸易”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形下,广州的西关一带不但很早就流行起中英文口语对译的小册子,而且也出现了早期的导游。有不少外国游客在他们的笔记中曾经记录下了这些土生土长、无师自通的导游们。长乐街、十八甫这些广州地名,很早就进入他们的记录。(卜松竹)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