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客民俗剧院合阳提线木偶表演邀您观赏 精彩不容错过
(本网讯 记者 王治妮)如果您喜欢传统民俗的表演,如果您更喜欢看河阳提线木偶,那福客民俗剧院绝对是您最好的选择。福客民俗剧院传统民俗表演营业时间滚动播出,绝对满足顾客需要,让您在品味传统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最佳观赏时间早上十点到晚十点,千万别错过哦。
福客民俗剧院坐落于西安名胜景区大雁塔北广场,占地4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多人光看演出。剧院演员由纯正的当地民间艺人组成,高度保持民间艺术的原始性。表演主要包括华阴老腔、河阳提线木偶、皮影表演、陕北说书、榆林小曲、陕北民歌、秦腔绝活、唢呐绝活、紫阳民歌等,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一站式民俗文化体验需求,让游客切身体验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和民俗艺术,使游客可以尽享陕西传统文化的精髓。
福客民俗剧院配备了专业的灯光,音响设备,以开放式的舞台设计,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的欣赏到特色的民间艺术演出。福客民俗剧院有国家级民俗演出人员多人,陕西皮影,河阳提线木偶演员曾多次代表国家出国表演。
合阳提线木偶戏专题介绍
地处西北、位于渭北高原的陕西省合阳县一带的农村,至今活跃着一个“起于汉而兴于唐”的稀有剧种——合阳合腔线偶戏,也叫合阳提线木偶。合阳线偶戏自成一家,表演时木偶的动作全部是靠演员用手中的细线悬控木偶完成的。同时,配合合阳线戏的唱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合阳人称之为线腔,线腔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悲怆苍凉而不失激情,委婉细腻而不失刚烈,颇具秦人秦地的风采和特点。
合阳提线木偶戏的历史渊源
合阳提线木偶是我国目前现存木偶戏中历史最长的剧种之一。合阳人把提线木偶戏爱称为“线猴”,也叫“线胡”、“线戏”或者“小戏”,它是陕西东府特有的一个古老剧种。合阳提线木偶起于汉,而兴于唐,繁荣于明清。尤其在明清,流派纷呈、名角辈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且在合阳提线木偶里早已具备了后来戏剧里的主要行当,如生、旦、净、丑。
据1961年陕西省剧目工作室调查,清光绪年间合阳就有72家线戏班社,且流布到相邻的朝邑、澄城、大荔以及山西的芮城等地。1952年成立“晨光线剧社”,即今“合阳提线木偶剧团”,在民间尚有5个线戏班社。2006年4月列入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合阳提线木偶戏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合阳是陕西渭北高原、黄河岸边神奇而古老的县城。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线腔木偶戏、跳戏、上锣鼓、面花等民间艺术,无不闪耀着灿若星河的华夏文明。合阳县地处陕西关中东府,地理坐标在东经109°58′~110o27′和北纬34o59′~35o26′之间。东临黄河,北依梁山,西与澄城接壤,南与大荔相邻。全县辖16个乡镇,353个行政村,591个自然村,总人口44.2万人,全系汉族。隶属渭南市管辖。
夏商周三代,合阳为“有莘国”,春秋战国时期称“西河”。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29年),魏文侯在洽川北岸筑城,从此始有“洽(合)阳”之名。秦时置合阳邑,汉初设县至今。
合阳地形呈阶梯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上升。黄河边的的洽川湿地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在1200米以上。主要山脉为梁山;河流有黄河、金水、徐水、百良河和大浴河。洽川瀵泉为全国罕见。主要交通线路有西(安)韩(城)铁路、G108国道、S101省道、G240高速公路。合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民间艺术资源丰富,提线木偶戏为我国长江以北仅存的提线木偶戏,且有其专用的声腔—线腔,在全国独一无二。
合阳提线木偶戏的表演方法
线戏的表演方法主要就是提线。表演时,在戏台上搭一高约1.2米的长板台,万通搜索 -- 仅为测试,前边用布帐围起,表演时,演员站在布帐后的木台上,手提木偶在帐前表演。提偶的线根据角色的不同,分别分为五到十根不等,旦角线最多,除了头、耳、手、腰、脚之外,还有腹及肘、膝等关节处的加线,算下来有十七八根之多,最长的线有三四米,操作难度非常大。表演时,表演者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悬控通常高80~90厘米、重3.5~5公斤的偶人做出走、跑、跳、坐、骑马、坐轿、舞枪弄棒、腾空驾雾、抡水袖、踢纱帽、闪官翅等难易不等的复杂动作,赋予木偶艺术生命,动作栩栩如生,如旦角的“杨柳腰、步步俏”等。
合阳线戏艺人都是由本地的农民组成,这些“半农半戏”的农民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搭台唱戏,所以他们的地位并不像传统意识中的“戏子”一样身份卑微,他们都是进得祠堂的农民艺人,在过去的老照片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表演时身穿长袍的身影。
合阳提线木偶戏的表演剧目
线腔的剧目是十分丰富的,老艺人传说有五百余本。现在的一些老艺人还能唱一二百本,最受欢迎的是“三箱二楼双钗”等。“三箱”指的是《百宝箱》、《西厢记》、《囊哉装箱》,“二楼”就是《谪仙楼》和《鸳鸯楼》,“双钗”是《金碗钗》和《双凤钗》。还有一部分艺人们即兴创作的线腔小戏,俗称“梢戏”。语言通俗上口,生活气息极浓,如《挖蔓菁》《解破米》《响棒槌分家》《卖杂货》《聂先生教学》等,深受观众喜爱。
“线戏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还十分流行”,合阳县文化馆的副研究馆员史耀增先生说,“那时合阳县就有20多个大的社演线戏,而且几乎村村有自己的班社,有的人有了钱,就为乡亲们出钱买戏偶组戏班,乡民们都爱看戏”。解放后,合阳线戏一度辉煌过,但好景不长,和所有其他的传统剧种面临的问题相似,合阳线戏目前也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威胁。
合阳提线木偶戏的传承和现况
在合阳线戏的发展史上,历代著名艺人层出不穷,至今还被群众津津乐道。另外,乐于此道的文人墨客参与其中,或编写剧本、或参与剧目、曲目的改写改编,使合阳线戏能紧跟时代的变化,保持了长久的活力。
由于线戏自古以来都是以师徒口头相传的形式传承,现在这种师徒学艺的传授方式已经不再,加之现在线戏市场不好,人才成了大问题。另外,一次外演,至少要演两三场,一个演员只能挣到四五十元。情况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演出七八场,大部分时候一个月能有两场演出就不错了。演出收入少,逼迫得很多线戏演员转行做其他事了,年轻人也很少有学艺的,合阳线戏面临失传的窘境。
传承文化,保护遗产;造福子孙,光照千秋。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希望合阳提线木偶在新世纪里再度辉煌,真正的使这一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发展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福客民俗剧院的合阳提线木偶演员曾多次代表国家出国表演,表演技术精湛,是您绝对不能错过的视觉盛宴,希望通过我们的微薄之力为合阳提线木偶的宣传和传承做出一点贡献,让更多的人参加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福客民俗剧院欢迎您的光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