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老街迎金发碧眼 民俗四合院充满笑语欢歌

6月16日下午,当中国人忙于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端午节的时候,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记者们也应邀在北京国子监老街包粽子、做香包、游孔庙,度过了一个传统的中国端午节。

本次活动是北京中新美迪文化发展中心(CMCC)发起策划的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盛会,以“老街过老节,美德传四海——粽香意浓,端午情长”为主题,邀请国际主流媒体参加,通过国际媒体在历史文化名街国子监街体验传统端午民俗,参观孔庙博物馆,用国际媒体的声音,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外国记者们兴致勃勃地按照中式点心大师的操作示范,听着端午节吃粽子习俗渊源的讲解,亲手包起了粽子。随后,记者们在民俗师傅的指点下,将事先准备的五味中药填塞进小布袋,用五彩的丝线缝制成一个个精巧的端午香包,然后兴致勃勃地挂到胸前。

尽管这些金发碧眼的老外们的动作略显笨拙,但独特的端午民俗还是吸引他们的浓厚兴趣。来自白俄罗斯国家电视二台的记者说,太有趣了!没想到中国的端午节蕴含着这么多的历史故事,这么多的民间风俗。

包粽子、做香包的活动结束后,中新美迪安排专业导游带领外国记者走进老北京四合院,又参观了国子监街孔庙博物馆,在“天人合一”的价值境界中,在“穷理尽性”的深邃哲思中,感受中国儒家学说的盛大气象。

北京中新美迪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彭新良博士从文化外交的角度诠释了这次活动的意义。他说,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端午节、四合院、孔庙,这些中国符号都承载着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丰富的民族情感,让外国记者这些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来亲身体验传统民俗,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

彭新良表示,今后,中新美迪作为我国一家常年进行国际媒体接待服务的民间机构,将会组织更多的活动,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中外友谊尽一己之力。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平遥接待目标4万人不变 官员:累并快乐着(组图)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