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轴民俗风情画 感悟绍兴的厚度与色彩(图)
图为绍兴水乡风光
翻开绍兴的历史,犹如翻开了一部厚重的线装书,散发出的人文气息,令人心驰神往。走进绍兴,就好比走进了一轴民俗风情画,粉墙黛瓦、枕河人家、老街深巷、江南布衣、红莲白藕、乌篷社戏……
古越之地的名声,要数六朝和唐朝最隆。东晋王羲之赞曰:“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他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说:“镜湖澄澈,清流泻注,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唐时,越地成了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的首发地,行吟诗人们从鉴湖之畔出发,溯剡溪至上虞、新昌、嵊州直至天台。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宋之问这些当时中国顶尖的诗人结伴而行,应越中老叟贺知章之邀,出东湖、进鉴湖、游稽山、进剡溪、饮绍酒、吟佳句,谈笑千古,激扬文字,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在绍兴,似乎一切的景观都有着时间的厚度和色彩:百草园的泥墙根、兰亭的鹅池、徐文长的青藤以及秋瑾的青春呼吸。古城绍兴,它把最华丽的一面,深深地隐在了越中大地的怀抱——越王陵、大禹陵、越王台、会稽刻石、沈园……那些江南先贤的背影,曾晃动在碧水的皱褶里,飘逸在黄酒的幽香里。
与老酒一样溢出陈年香气的绍兴城,扑面而来的是古色古香的人文气息。一条小巷,一条小河,一座石桥,一个台门,都能说出许多动人的故事。每一块青砖每一方石板,都给绍兴打上了浓重的人文烙印。在坊巷里弄转悠,没准一不留神就闯进了某位历史名人的故居。
绍兴的台门,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当你走进一座台门,似乎能窥到一点历史深处的印记:周家台门,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却熔铸了一个“民族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最好的写照。“青藤书屋”石栏依旧,清水照影,那三间书屋,曾是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手植青藤之地;位于塔山脚下的秋瑾故居,坐北朝南,平屋五进,依山而筑,古雅清幽,少年时的秋瑾曾在此习文练武;蔡氏台门,宅第恢弘,宁静清朗,这里是“学界泰斗”蔡元培的出生地。
绍兴是纯朴自然的,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就像那一顶顶黑黑的乌毡帽,那一条条瘦瘦的乌篷船。“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古桥是绍兴的风韵,是镶嵌在江南繁华市井里的一道别样景致。它是风雅的,如同老照片隐隐泛着的黄晕,稳重、沧桑,有着岁月冲洗的从容。总是在人们稍作停歇时映入眼帘,并且不经意间令人怦然心动。
“黛瓦粉墙,深巷曲弄,枕河人家,柔橹一声,扁舟咿呀。”一顶乌毡帽,一枝橹,吱吱呀呀地摇着乌篷船过大桥小桥,远处淡淡的青山,似乎迎面向你走来,近处堤岸的风景渐渐向身后逝去,江南的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亘古时空之中。
到了绍兴,不得不去咸亨酒店。但见店堂内曲尺柜台,方桌板凳,喝酒聊天的客人很多,很有点鲁迅笔下的咸亨意境。为特地感受一下当年上大人孔乙己的风采,我们要了壶绍兴黄酒,点了盘茴香豆,还有臭豆腐等几样绍兴有名的小菜。碗中的老酒,色泽橙黄透明,香味醇厚。只浅饮一口,就觉甘甜绵密,浑身舒坦。都说黄酒后劲很大,一点不错,只尝了几口,便有些晕乎乎了,在这份淡淡的醉意中,倒也有几分江南式的温柔。
醉意朦胧中,绍兴那青葱葱的风景便在梦中摇曳。那山、那水、那桥,便和自己的身心一样微微漾动。小桥、流水,见证了古越的昨日;乌篷、社戏延续着古越的记忆。置身绍兴的胸膛,踩着那一条条青石小巷,我的内心始终都是安宁的。小桥流水的叮咚,粉墙黛瓦的本色,给我滋润,给我亲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