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肝没肝惹误会 北京小吃名不副实也是特色
SOHU资料图片
“炒肝里面怎么全都是肠,没有多少肝?”由于不满意炒肝中肝比肠少,一位慕名到老字号吃饭的外地游客和餐馆发生了争执。近日,有好事网友将一则在京城老字号发生的趣闻发到网上论坛。外地游客非要求店方给换一碗肝多的炒肝,而餐馆坚持不给换,双方如此“坚持”,让上万网友哭笑不得。
发帖人称,当时自己正在天通苑的庆丰包子铺吃早点,“一个外地的中年大姐点了一份炒肝,端上来以后,一看里面有很多大肠,没有几块肝,这位大姐对收银员说,我不吃肠,我点的是炒肝啊。”帖子中说,尽管旁边的食客向这位外地来的大姐解释“炒肝本应该肠多肝少”,但食客大姐仍然很不高兴,“那你菜单上叫炒肠啊,别叫炒肝啊!”而小吃店则坚持认为炒肝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于是双方一直理论,直到旁边的人都吃完了饭,双方还在争执。
这则帖子立即引来上万网友跟帖。“你可千万别点驴打滚,那里没有驴。”一些网友调侃道。“炒肝里的肠比肝好吃。”也有的网友表示,对于不了解北京小吃的人来说,错以为炒肝中主要成分是肝,这也无可厚非。不过,最终没有网友能解释出,这肠子比肝多的小吃,为啥不叫“炒肠”而叫做“炒肝”。
炒肝无疑是许多北京人喜爱的一种小吃,棕色的汤汁中裹着细碎的蒜末,其中的“猛料”则是半寸长的猪肠段,配以少部分猪肝。不过吃过炒肝的人都知道,所有的炒肝中都是肠多肝少,而东四四条口一家小吃店,直接将炒肝的做法,标成了“烩肠”。
“早年间都是肝贵,肠子便宜。那个时候有人去吃炒肝,要是说要一碗肠子多肝少的,店家得乐死。”北京民俗学会会员韩硕介绍说,那个时候的故宫里每天都有祭祀,需要杀猪,祭祀后部分白肉被分吃,剩下的猪下水大都卖给了民间,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卖到了前门鲜鱼口内的“会仙居”,会仙居很快因为炒肝在京城火爆。
随着人们口味的变化等因素,如今的猪肝价格一般都会低于猪肠价格1/3以上,炒肝中逐渐肠多肝少,而这种现象也被食客们广泛认同。许多网友表示,“炒肝里面的肠子比肝好吃多了。”老北京数落人有时会说到“你这人跟炒肝一样”,意思则是有肠有肝但是“没心没肺”。(张十月 何欣)
■新闻链接
“名不副实”也是特色
在这篇帖子的末尾,一位网友写道,“劳驾您也别吃驴打滚了,因为那里边没有驴。”驴打滚是由黄米面做底,裹上豆馅等料,卷起来切成约数寸长的糕点小吃,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卷好的豆馅放在黄豆粉中打个滚。由于驴也有打滚,令一些黄土粘在身上的习性,这种糕点也被形象地称为“驴打滚”。事实上,它与驴没有任何的关系。
如今在庙会上随处可见的,还有北京的茶汤。说是茶汤,实际上是用各种炒面粉或者芡粉加上热水,冲成浓稠的一碗面汤。虽然叫做“茶”,但与茶叶也没有任何的关系了。许多不知情况的旅游者,听到“茶汤”首先想到的都是大碗茶。
若说到“半空儿”,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是啥玩意儿了,这可并不是指天空上的那个“半空中”。“卖半空儿,半空儿多给”这样的吆喝还曾经出现在《大宅门》电视剧中。“半空儿”实际上指的是比较瘪的花生,旧时穷人家买些炒制的半空儿,当成下酒小菜或者零食,因为比普通的花生便宜,着实也受到贫苦百姓的喜爱。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