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艺术学院举办“藏族唐卡(钦孜派)培训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学典礼现场 摄影:王舒
 

  7月19日,“藏族唐卡(钦孜派)培训班”开学典礼在西藏大学艺术学院举行。

  唐卡汉语叫卷轴画,多是在布上绘制而成,并用绸缎镶边,也有丝纺和绸贴丝缝的工艺品。每幅大者达几十平方米,小者不足1平方米。同样的画布,同样的颜料,不同人绘画所得效果却相距甚远。

  钦孜派形成于公元15世纪,是由著名的钦孜切母所创立。钦孜派的绘画作品在藏区各个地方都能见到,但其主要作品还是钦孜切母本人绘制的贡嘎曲德寺的壁画与唐卡。

  从2005年起,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就对相关学科与专业进行了普查与研究,并于当年申报了藏族唐卡的五个保护项目。经过上级各个部门的研究,2006年6月,藏族唐卡——勉唐派、钦孜派被正式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藏大学艺术学院也被确定为这两个名录的保护单位。这对西藏大学艺术学院产学研的结合以及培养相关传承人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负责人在开学典礼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各项保护工作,不断培养合格的传承人,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出席开学典礼的唐卡画大师丹巴绕旦也勉励“钦孜派和勉唐派有很大的区别,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它的特点,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把富有民族代表性的精华传承下去。”

  据悉,此次培训班有有16名学员,为期20天左右。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藏族唐卡(钦孜派)的技法与相关知识。(来源: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舒 王琪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