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道出感人历史 林则徐也是公益慈善家(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景/图

26日,福州市鼓山镇后浦村村民代表与榕城文史专家共聚古迹五里亭,为亭外的新立林则徐敬节堂古碑举行揭碑仪式。根据这面古碑,人们重温了一段感人的历史——林则徐不仅是民族英雄、禁毒先驱,也是一位关心同乡疾苦的公益慈善家。

敬节堂主要是救济读书人家庭中无儿无女的寡妇。目前已知的道光年间福州妇女慈善机构,敬节堂是唯一一所。”原林则徐纪念馆副馆长官桂铨介绍了敬节堂的来历。原来,1825年,闽浙总督赵慎畛调任云贵总督,临行时他倡议建立敬节堂,并带头捐赠白银一千两。接着,林则徐等人陆续捐钱响应。林则徐非常关心敬节堂,他在母亲病逝回家守孝期间,还写了《敬节堂章程并叙》。《章程》里规定经费放在当铺里生利息,以充经费;享受救济的寡妇应具备的条件;寡妇如何领取救济款;账目的管理与审核,不许贪污,防止漏洞等。这与现代基金会的做法已很相似。

此次新立的敬节堂古碑,是从民工的铁锤下抢救回来的。抢救古碑的林利本、卞美珍夫妇说,他们在梅峰路旁见到一辆车卸下一大堆杂石,发现其中一块沾满泥土的条石上有字迹,判断是古碑。司机说这些杂石、条石是东家买来准备打断后用来砌房基的,再来晚一步就要砸碎了。最后,司机把石碑送给了林先生夫妇。连同此碑在内,如今已有五块珍贵古碑在五里亭“安家”。

小贴士

福州敬节堂古碑目前已找到两块

2008年官桂铨曾发现一块敬节堂古碑,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及时将这一珍贵文物抢救回馆。昨日新立的是第二块现身的敬节堂古碑,正面印刻“省会敬节堂业”6个大字,花岗岩质,碑长103厘米,宽21厘米,厚12厘米。

除了杨桥路与通湖路交叉口一带建有这座道光年间的敬节堂,此后福州人又仿建了多所敬节堂来开展慈善救济,如光绪年间在乌山上就盖了一所。

责任编辑:l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