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镇魅力:甘肃青城古镇诉说千年文化

甘肃榆中县最北端的古镇青城又称条城,是宋代大将军狄青所筑,这里保存完好的古老民俗建筑,完整的记录了这座千年古镇的兴衰与沧桑。

一边是波浪翻滚的黄河水,一边是满眼翠绿的农田,依山傍水,笔者日前踏访此地,感受到了这千年古镇的安详静谧。

兴也水烟 衰也水烟

沿着黄河兰州最北段逆流而上,在山穷水尽之时,豁然开朗,青城镇便跃入眼帘。一条条形状各异的石块铺就的街道彼此相通,街道两边明清风格的古旧四合院,门庭互对。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随处可见精细的雕刻。

“这些院子都是以前水烟商人的宅院,水烟生意让他们富裕起来。”导游说,经历了千年沧桑的老房子,如今显得有些颓败,但是门楼上的精美砖雕,工艺复杂的照壁仍在静静诉说着那些过去的辉煌。

“早在明末清初,青城人就在黄河两岸种植烟叶,并进行加工、销售,到清代中后期,水烟的生产、加工、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特别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这里已是商贾云集。水烟兴盛期间,有200多家水烟作坊,万人从事这个行业。而老字号就有30多家,由此可见其繁荣程度。”青城镇长王希文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烟被涌入中国的香烟所取代。“水烟,让青城繁盛,水烟,也让其衰败。”王希文表示。如今,门庭宽阔的四合院里还居住着水烟世家的子孙。当年制造水烟的作坊原地陈设,只是早已无用武之地。

高家祠堂 进士高中

高家祠堂是青城重要的古建筑。朱红色大门,彩色廊柱,精美的雕刻,古旧的匾额,院墙上孝道故事的砖雕,9根立柱上褪色的对联,横梁上斑驳的匾额……记录着高家的显耀,讲述着高家也同是青城的文化故事。

这里的一块“才兼文武”圆形匾,是道光皇帝御赐;“进士”匾是咸丰皇帝御赐的。抬头望着这些斑驳的字迹,仿佛看到了当年高家人考中进士,跨马游街,衣锦还乡的热闹场面。

古老的青城书院和高家祠堂遥呼相应,记录了青城的文化。进士10人,孝廉方正8人,文举23人,武举51人,五贡83人……书院墙上的“光荣榜”列着那些早已远去的古代文人的姓名。这一个个名字,是青城的骄傲,是青城的底蕴。

宋朝城隍庙 回归民俗

青城千年古镇的称号,可以说是来自于小镇上那个始建于宋朝的城隍庙。庙门口两边的墙壁上雕刻着供奉的城隍老爷纪信的故事,栩栩如生。

“每年清明前一天,青城镇、皋兰县、榆中县的城隍老爷一起‘出巡’,已经是一项民俗活动,和青城小调一起被收录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导游热情的介绍。

2007年6月,在中国评选的首批105个旅游名镇中,青城因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独特建筑文化,成为甘肃唯一荣膺此称号的乡镇。(张玉玺 马燕清)

责任编辑:l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