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砖库存告急 所剩不足8万块创历史最低

明城墙修缮存在不小的“用砖缺口”。 本报记者 杜文双摄

所剩城砖不足8万块创历史最低

明城砖库存告急!记者昨日从明城墙管理处获悉,目前供城墙修缮所用的库存明城砖只剩下7万余块,创下历史最低纪录。据了解,20多年来,我市城砖回收总量达700万块,平均每年回收城砖35万块,库存城砖最多时曾有数百万块。如今,城砖回收量逐年递减,加上城墙修缮的用砖量日益增长,库存城砖已是入不敷出。

入不敷出,库存城砖仅剩7万余块

据明城墙管理处处长杨孝华介绍,南京库存城砖最多时达百万块,但随着主城区内的城市建设趋缓,近年来城砖回收量明显减少,库存量也逐年“缩水”。2006年库存量为50万块,2008年降至20万块,如今只剩下7万余块,创下城砖回收工作启动以来的库存最低纪录……今年1—7月,全市城砖回收量只有2万块左右,规模最大的一次回收也不过3000块,与此前动辄四五十万块的年回收量相差甚远。

按照目前的修缮原则,明城墙外立面的维修基本都使用老城砖,如雉堞、女儿墙等,城墙顶面的马道及墙体内部城砖则以新城砖替换。尽管如此,城墙修缮的用砖量依然庞大:去年,狮子山一段150米长的城墙修缮,用掉了23万块老城砖,仅此一处工程便几乎“掏空”了城砖库存。在城墙管理处提供的一份《城砖回收使用表》上,详细记录着1997年至今每年回收城砖的数量和用途。记者注意到,进入21世纪后,城墙修缮力度不断加大,用砖量也“水涨船高”,仅2001年—2004年的用砖量就达到220万块。

杨孝华告诉记者,接下来,明城墙还有三段需要大规模维修,分别是神策门—玄武门段、中山门—琵琶湖段以及黑龙江路北侧一段包山墙。“这三段城墙总长达5公里,据初步测算,用砖量将达到四五十万块。以现在的库存量和回收量看,等不到这三段城墙修完,库存城砖就要用光了。”

加紧寻砖,“监控网”紧盯用砖建筑

为了提高库存量,城墙管理部门正在加大城砖搜寻力度。今年6月,明城墙管理处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调查,在全市范围内对散落城砖进行了一次“大摸底”。此次调查发现了32处城砖散落点,主要集中在鼓楼、白下、下关,散落城砖总量达101.6万块。其中,鼓楼区散落城砖有33.3万块,主要集中在司背后的4幢宿舍楼,仅此一处的城砖量便有30万块;白下区有29.3万块,主要在石榴新村(10万块)和八宝东街(6万块)等处;下关区约有25.1万块。

据杨孝华介绍,在主城区内,凡是经调查确认使用明城砖的建筑都已登记在册,城墙管理部门会对这些城砖散落点进行全面监控。一旦有拆迁工程进行,城砖回收队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展开回收工作。不过,这些用砖建筑如果没有拆迁改建或为文保单位,其所用的明城砖就无法回收。

本报记者 朱凯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南通范氏世家为非遗传承开辟新模式新思路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