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广州应建立岭南民间艺术传承基地(图)

希望能对学生进行系统民间文化教育专家呼吁:广州应建岭南民间艺术传承基地

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多彩多姿的民间文化资源,如牙雕(骨雕)、玉雕、木雕、砖雕、广彩、广绣、剪纸、陶瓷等均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然而时至今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为此,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日前组织专家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和民间文化技艺传承人建议组织民间艺术家到学校、社区讲学传授技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民间文化教育,使尚存的活态传统民间艺术得到传承,为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建立民间艺术传承基地。

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枫在发言中阐述了建立民间艺术传承基地的想法。她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是传承问题,没有传承就没有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保护工作的主角是传承人,可以说,面临濒危的手工技艺的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是文化遗产得以保护的根本。“谁来培养这类人才?这种培养需要什么条件?”成为当下业界集中思考的问题。虽然,现在广州部分中学设有民间工艺的选修课程,但这类课程远远满足不了对民间工艺的传承需求。

教育传承是培养接班人的关键

有与会的专家建议与广东岭南技术职业学院的合作建立岭南工艺美术传承基地,有针对性地培养民间艺术传承人,“首先,可以‘走进来’,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与该校联合开设民间工艺教学教程,将设立广彩、剪纸、编织、广绣、骨雕等传统技艺,并开设民间文化讲座。其次是走出去,让学生走进民间工艺的大工场。此外,定向教学还需编写教材、定期举办民间工艺传承的展览和评奖、建立民间工艺传承研究所博物馆等”。

在业界专家普遍赞同今天的民间工艺传承应从“师徒传承、家庭传承过渡到教育传承”的同时,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大学中文系主任曾大兴认为“传承还要与经营相结合”。“如果我们要建立专门的学校,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设立哪些学科,哪些门类适合就业。”曾大兴个人认为传统美术和传统工艺较符合这样的需求,其中,可选择传统雕塑和相关制作类的课程作为教学重点。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弘扬原生态民间艺术 400年福安说书重回市民生活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