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复活相声原生态 撂地演出在什刹海畔重现

 

两位粉丝登台表演相声。

趁着暑假,每天下午从燕郊坐车来到什刹海,晚上8点多再坐车从什刹海返回燕郊,就为了来这里“登台”说一段相声。7月18日,本报曾以《撂地相声重现京城》为题,报道了“迷乐相声行”在什刹海畔撂地免费为游人们说相声。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相声爱好者的加入,队伍变得更庞大了。

昨天傍晚6点的什刹海畔,荷花市场前的小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等待听相声的人。节目还没有开始,一旁摆着几张小马扎儿。走着的、骑车的、带着小板凳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在这里听上几段。

晚上即将登场的几个演员已经在这里碰头“对活”。对活的过程经常被打断,“来啦,今天说几段啊?”老观众来了,都先跟演员相互问句好儿。

相比一个月前,对活的人群中多了几张新面孔。一旁一位面带稚气的小伙子,独自坐着,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桌子摆上,相声表演开始了。小伙子说的相声居然是《八扇屏》,整个相声中几段大贯口活,都一气呵成不打磕巴地背了出来。台上的一副生龙活虎带着坏相的样子,与台下的“孩子”判若两人。

“在网上看了晨报的报道,在家背了两段儿就来了。”小伙子叫冯义凯,1992年出生,家住在燕郊,即将读高三。从一个月前开始,他每天下午从燕郊赶到这里。“老”演员们见到这个痴迷的孩子,又听他说了一段,都认可了他的水平,冯义凯很快就得到了“上场”的机会。

场外还有两个腼腆的小伙子在一旁练习着,“我们也都是看了报道,慕名而来。”两个小伙子,年长一些的叫彭岩,在故宫博物院从事网络管理,年轻一些的叫李善鹏,工作则是通信工程。二人早年在相声俱乐部相识,“原来是在俱乐部内部的练习演出,参加这种面对观众的演出并不多。”据老演员介绍,最近一个月,已有约10位相声爱好者慕名前来“投奔”并且粉墨登场。

相声结束时,主持人还没忘记动员观众向舟曲捐款,“我们的相声要是让您高兴了,您不妨多给灾区捐点钱,这钱别给我们,交给您的单位或者街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您喜欢我们的相声,明天晚上不见不散。”

(张十月/文 王颖/摄)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九门小吃创始人侯嘉:老北京小吃缺少像样聚集地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