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小吃创始人侯嘉:老北京小吃缺少像样聚集地
如今,北京的四合院不多了,四九城也早已变了样。就在人们时常感慨城市巨大变化的同时,寻思休闲之余要去老城四周寻找各种小吃还真是个难事了,特别是远在外地的亲属和海外的亲人每每来京要吃北京小吃时还真让人犯难。不过好在四年前,集十几家北京老字号于一院的九门小吃在后海开张了,逛后海之余人们还可以品一品北京的小吃,不亦乐乎。听说这里每天顾客盈门,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成了北京后海的一景。北京小吃又火了,还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九门小吃的火爆对于它的创始人侯嘉来说还有乐不起来的事,那是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前,他和同伴举行了一次有奖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年轻人可以不经意间说出几十种洋快餐的名字,但却说不出几种北京小吃的名字,最多的一位也只说出了17种,这让侯嘉这位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的会长真有些坐不住和不甘心。
其实不甘的何止是侯嘉。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这种不甘心来自对老北京小吃的怀旧和即将流逝的担忧。上海的城隍庙、天津的食品街、南京的夫子庙和武汉的汉正街等,眼下不仅成了当地小吃的聚集地,如今还是每个城市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这些小吃街除了接待大量的中外游客,也为本地的食客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可偌大的北京城真正意义的大规模的小吃街在哪里?虽说王府井的小吃夜市每天风雨无阻地迎接着四海宾客,但是以外地人为主的店家哪里知道北京小吃的历史,就更甭提传统小吃的味道了。何时北京的小吃才能让人再久久回味?何时北京也有一个真正属于北京人自己办的小吃文化的聚集地?
不久前,在北京西边的丽泽商务区的万丰路上,竖起了一座万丰小吃的牌子,在5月中旬悄默声儿地开张了。一个“老北京人”一直寻找的传统小吃的聚集地在此“安营扎寨”。周末,我怀着试探的心情第一次来到这里。小吃城的气势不小。三层楼的小吃城,一层是民间的传统小吃,那些按照街巷和城市起名的小吃“胡同”和传统小吃融为了一体,并按照汉回等民族的习惯进行了分区化的布置,正中的大戏楼每天晚上上演传统节目;二层的主题餐厅汇集了各式堪称“贵族”的菜系、菜品,装饰古朴典雅的厅堂让您感受着纯中式的各个民族的特色;最值得看的就是三楼的小吃博物馆,将吃与文化有机地对接在一起,让您在品过小吃之后,再品文化的“大餐”,那精彩的食盒、曾经的粮票,以及许多叫不上来名字的餐具不仅让年轻人了解了历史,更让人们感知现在。虽然国内外有不少的食街或美食城,但是把小吃做成如此规模的,可能非万丰莫属了。以这种和谐共融,互相烘托所聚拢的大气场、大格局不仅是北京人的骄傲,也为这一杰作的“始作俑者”侯嘉自豪。民以食为天,作为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的会长,侯嘉除了酷爱中华传统文化,还一直致力于振兴民间传统小吃。十几年来他一直在努力追求着传统饮食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一直不甘于北京没有一家像样的小吃城。丰台商务区的规划给了侯嘉这个实现愿望的机会,政府的鼎力支持让万丰小吃和中华小吃有了施展“才艺”的平台。2010年8月18日,万丰小吃城以其1.2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当之无愧地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吃城。当侯嘉从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全聚德公司董事长姜俊贤手中接过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授予的“世界之最”证书时,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从后海的九门小吃到万丰小吃,一个小吃的品牌在崛起。九门,北京小吃的代表,万丰,全国小吃的品牌,只有告别了老字号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各个品牌扎堆儿聚合,才能共赢,北京小吃和中华小吃才有出路,失去的味道才能找回来。虽然洋快餐正在慢慢地改变着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但是中华小吃正以其文化的内涵找回更多的食客和青睐者,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