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风情:曲艺界人文活化石 老福州评话伬艺

  评话和伬艺,是福州的传统曲种,评话伬则是由评话与伬唱相结合的曲种。福州评话,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州五区八县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伬唱,则以唱为主,是福建省五大曲种之一,流行于福州语系地区。

  福州评话伬,不仅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中国曲艺界称为“人文活化石”。

  30年前,福州评话伬《小夫妻三戏星期七》唱进中南海,而已年届八旬作为福建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福州市文明建设顾问的方炳桂老先生正是这幕剧的改编者。

  方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回忆了当年的情景:1980年春,中央文化部和全国总工会决定在当年5月举行“全国职工曲艺调演”活动。时间紧迫,福建省总工会经过半个月的创作,排练出一台约50分钟的节目《小夫妻三戏星期七》,由当红福州方言说唱家柯梅卿(方老的学生)担当。

  和许多传统的地方曲艺一样,福州评话伬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据方老介绍,福州评话伬原有曲目1000多本,但如今集中起来不到几百本。目前,长期演出的伬艺曲目约有20本,从事伬唱的表演者仅有50多人。

  为此,福州市拨款成立的全国首家从事地方曲艺传承教习的事业单位——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当下正承担着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人才培养的重任。

  “评话和伬艺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不断收集资料,加强研究,坚持创新。”对于福州评话伬的传承发展,方老还是信心满满。方老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福州的传统曲艺,了解老福州的历史文化。

  如今,方老正在与当地的电视台合作,目标推出更多的评话伬精品。在方老的理解里,老福州的文化,是海内外福州人的共同记忆,不仅可以成为一种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更是情谊的纽带。(张建忠 李金枝)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中国社科院学者称汉民族图腾龙最初包含猪形象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