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制定10年文化发展纲要 整合零散文化资源

南方日报讯 (记者/吴少敏)在商业氛围浓郁的虎门镇,零散地分布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却未得到充分利用。为此,虎门镇政府委托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制定《虎门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规划未来10年虎门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计划。

9月4日至5日,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课题组到虎门调研。

虎门镇政府的负责人介绍说,虎门有两张靓丽名片: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和服装名城。经过30年的发展,虎门已经成为“南派服装”重镇,但是,历史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经过统计,虎门公布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有31处,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化保护单位7处,有第一引进番薯的陈益、抗日名将蒋光鼐等历史名人。然而,很多历史文化资源却零散地分布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目前,虎门城市的公共设施极度匮乏,暂时缺乏大型体育馆或综合性文化娱乐设施,仅有虎门公园供市民娱乐活动。每到大型活动之时,政府要向社区借用场地,企业要向其他镇街租用体育场,这显示出了虎门城市公共设施的匮乏程度。

经过两天的调研,课题组成员、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宋俊华说,虎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文化景点呈现散点分布,尚未有效地规划和整合,不能发挥应有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同时,虎门经济发展快速,但公共文化设施欠缺,现在需要完善地规划,建设虎门公园广场、综合性文化大楼和文化演艺厅等,把历史的欠账补上,以此提高虎门的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城市名片。

他建议说,虎门可考虑发展“与新莞人文化交流、融合工程、人才引进与奖励”、“鸦片战争主题公园”和“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传承、动漫开发示范基地建设”等文化工程,提高文化软实力。虎门镇的目标很清晰,就是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发展文化产业,以此提高虎门的综合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虎门镇政府着手制定“文化规划纲要”,随后通过广东省文化厅牵线,虎门镇委托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课题组承担该项目。按照计划,虎门镇建设文化名城。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