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的感动与精彩

欢乐乡村行

上周六,市“欢乐乡村行”采访团赴曲周、邱县、馆陶三地进行采访,实地感受田间地头的欢快、感动与精彩。

■曲周:“非遗”悦动街头

曲周安寨乡安寨村的村民广场上锣鼓喧天,欢快扭动的秧歌、吹拉弹唱的戏曲,令周围村庄的人们争相观看、喜不胜收。更引人关注的是在广场南头的舞叉表演,这是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寨镇南阳庄聚英叉会,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随着欢乐乡村不断深入开展,像南阳庄聚英叉会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经常走街串巷活跃在曲周农村。据了解目前曲周的玉堂春传说等11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聚英叉会等4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龙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不仅将文化深深地扎根于乡村大地,而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邱县:文化能人活跃

一幅数米长精致唯美的“清明上河图”摆在邱县波流固村村民广场上,这是乡村医生王成林在近三年时间里,用烙铁呕心沥血而作的烙画;上海世博会的会徽也许你见的很多,可在一颗颗米粒组成的会徽上刻下长长的祝福之语,实为少见,这也是一位邱县的农民李学军所作……农民们的智慧令人震撼。
像王成林、李学军这样的文艺能人,邱县还有很多。发现文化艺人、培养文化能人,邱县把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视为欢乐乡村搞好搞出成效的关键。邱县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精神及现金对文艺能人奖励,张爱学(漫画)、杨建峰(根雕)等一批文艺能人脱颖而出。

■馆陶:摒陋习树新风

“目前,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存在空白,先进文化不占领,落后低俗文化就会占领。”馆陶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馆陶通过大力开展“欢乐乡村”活动以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文化活动,张扬农民个性,鼓舞民心,振奋精神。自欢乐乡村活动开展以来,馆陶举办近百场大型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0万余人次,足迹遍布200余个村庄。

通过欢乐乡村活动的开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破除了当前农村存在的不良习气和社会风气,学习科技、诚信守法、开放进取、奉献拼搏、艰苦创业等乡村新风正在形成。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