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5项民间手工艺申报“非遗”

  本网讯 9月10日,经过前期大量的民间调查、资料收集、影视资料拍摄和整理,乌镇又有5项民间手工艺(技术),由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统一收集,申报第四批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乌镇申报的内容是:江南水乡修理木船的技艺和修理船只的工场“船寮”;乌镇陈庄、古山里等一带农民的竹编技术;沿袭了几百年的乌镇民间制酱技术;驰名国内外的乌镇民间三白酒酿造技术;以及乌镇民间童玩节及许多源自民间的传统童玩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变更,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出现了水泥船和钢制船以后,木船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或者说已经濒临消失和已经消失了,修理木船技术已经到了濒临绝迹的境地,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及时挖掘和开设修理木船的“船寮”,聘请民间尚存不多的“修船匠”重返“船寮”,确实取到了弘扬历史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据了解,乌镇这个文化底蕴深厚、保护和挖掘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到位的江南历史古镇,有着许许多多留存于民间的手工艺、民间技艺及各种传统制作技术,尤其在近5年中,始终遵循保护、挖掘、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第一要务,因此,今年6月3日,乌镇景区荣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称号,这是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乌镇系嘉兴市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 乌镇目前是本地区获得省、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一个古镇。如今,乌镇先后有31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蚕花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水阁、高杆船、蓝印花布等7个为省级非遗项目;香市、踏白船、花鼓戏、皮影戏等8个项目为地市级非遗项目;另有牮屋、水乡童玩等15个项目为县市级非遗项目。还专门开辟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展馆、工场和作坊的有30余个,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和展示的工匠、艺人和参与人员有1200多人。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庐州“抛头狮”列入省级非遗 风俗起于三国时期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