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笔制作技艺得传承 浙江湖州重振湖笔产业(图)

浙江湖州小学生在学习湖笔制作技艺

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素有“湖颖之技甲天下”之称,深受文人学士和书画大师的珍爱,与徽墨、端砚、宣纸齐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书写方式的改变,湖笔已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2006年湖南制笔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为了振兴湖笔产业,浙江省湖州市政府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湖笔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制笔企业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湖州一直是中国毛笔最重要的生产地。在历史长河中,湖州不仅开创了一种有较高工艺技术含量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制笔技术,为中国制笔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更培养、造就了大量的书画艺术人才。

湖州的善琏镇是湖笔的发源地,素有“湖笔之都”的美称,担负着弘扬湖笔文化、发展湖笔产业的历史重任。当地的“十佳”笔工陈云祥告诉记者,湖笔最盛时仅善琏镇从事湖笔制作的厂家就有300多家,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但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湖笔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加上湖笔复杂的工艺和低廉的回报,使年轻人不愿步入这一行,陈师傅的孩子也未子承父业,他感到非常遗憾。

面对严峻的现实,湖州市委、市政府决心重振湖笔产业。湖笔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保护和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该市先后成立了振兴湖笔产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湖笔产业振兴方案、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从2003年开始,湖州市政府开始下发扶持湖笔产业专项配套资金,仅2004年到2006年就发放配套资金40万元。

湖州市市长马以说,为解决制笔行业后继乏人问题,政府为学湖笔制作的学徒每人每月补贴经费1200元。记者在善琏湖笔厂就邂逅了一位“80后”的熟练工吴娟华,她娴熟的制笔技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为了振兴湖笔制作,打造湖笔文化品牌,从2001年开始,湖州市已连续举办了5届湖笔文化节,进一步挖掘了湖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高了湖州的知名度。可以说,现在湖笔已经成为宣传和展示湖州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

湖州当地的制笔企业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将湖笔的定位从原来单一的实用型向工艺型、礼品型等综合功能转变。当地的王一品斋笔庄,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借助网络推广品牌,目前已拥有400多家经销网点。据了解,2009年湖笔产业总产值达1.7亿元。

如今,一度冷冷清清的善琏镇湖笔一条街已变得热闹非常,笔庄一家挨一家。据说镇上现有笔厂、笔庄、笔店已有20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产销两旺的有30多家。

驻浙江记者 苏唯谦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南京将建立城市DNA基因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