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伯爵夫人倾心中国西藏文化 为金城公主立传

鲍里斯夫人为本文作者在其书上签名。
鲍里斯夫人为本文作者在其书上签名。

中国,乃至外国的很多人都知道唐朝的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民族英雄松赞干布,促进汉藏两个民族和睦相处的故事。但很少有人了解大唐十四岁的美丽公主金城于公元八世纪初,远嫁到拉萨,成为吐蕃王妃的一段委婉故事。10月19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隆重举办了德国作家莫妮·冯·鲍里斯伯爵夫人的作品《黄土地的女儿——金城公主》中文版首发式。陈昊苏会长在致词中说:这本书既是一本小说,也是一部学术著作;既可供阅读欣赏,也可作研究参考。这是对《金城公主》恰如其分的评价。

本书作者鲍里斯夫人长期担任多纳斯贝格德中友协主席,2005年荣获我国颁发的“人民友好使者”称号。她倾心于中国西藏文化,曾多次深入西藏各地,和寺庙的高僧及普通农牧民接触,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以及那里的独特文化。这为她的创作奠定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鲍里斯夫人关于西藏的第一部作品是《文成公主入藏记》。在谈到自己再接再厉创作《金城公主》的动力时,鲍里斯夫人说,当年她在西藏旅游时,一再听人谈起文成公主的名字,她是西藏的女神,而金城公主在寻求汉藏两个民族的和睦相处方面作出了不相上下的努力,但是,无论是藏文或汉语的文献中都很少提到她。“正是这样一个扣人心弦的问题促使我以极大的耐心让金城的形象抹去蒙受数百年的‘灰尘’而重见天日。”

大唐王朝始终重视和吐蕃的关系,两次把皇室公主下嫁吐蕃,但两人的命运却大不一样。文成公主赴藏时,大唐处于兴盛时期,而松赞干布又是吐蕃的民族英雄,故而文成很快开创了唐蕃友好的局面,全面促进了吐蕃社会的发展,受到万民景仰。七十年后,金城入藏时,大唐盛世不再,吐蕃也处于动荡不宁的危急时期。松赞干布去世后,保守势力、部族首领们趁机卷土重来,反对与大唐和好,把金城看成是危及吐蕃安危的不祥之物。金城在恶势力的包围之中饱尝屈辱和辛酸,几度陷于绝境,但始终没有屈服。她牢记促成唐蕃和好的崇高使命,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赢得了吐蕃上下的信任和爱戴,成为藏民心中美丽智慧的象征、善良慈悲的圣母,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本书两名译者杜文棠和李士勋都是长期研究德国文学的专家,杜文棠教授更是这个领域的前辈。他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这本书从接手到完成翻译用了近三年时间。动笔前即用了一年半时间搜购阅读国内已有的相关书刊,并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他们在译书过程中查阅了《资治通鉴》、《唐书》、《西藏通史》等著作,也检索了《百科全书》、《佛教词典》等工具书,以及新出版的《风化成典》等专业书刊,对鲍里斯夫人写作这本书的严谨态度和所下的功夫印象深刻。她遵循历史小说不能脱离历史真实任意杜撰这一写作原则,研读了“到出版时为止,所有有关金城公主、以及她们所处时代的已知材料。”在《金城公主》的德文原版中,凡涉及重要史实的内容,均注有外文参考书的出处,也引用了不少中文参考书的内容。同时,《金城公主》是一部历史小说,不是学术著作,鲍里斯夫人以史实为基础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创造。虽然她曾谦虚地说:“我其实是偶然地觅得若干‘零砖碎瓦’,用它们最终聚合成一个令人兴味无穷的人物形象。”但是人们可以想象,在资料非常有限的条件下,构建这样一部人物形象生动,情节细节丰满的历史小说,鲍里斯夫人投入了何等巨大的精力!一个外国人,撰写一部关于西藏的小说,时空跨度如此巨大,而她又是如此严谨,如此投入,不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黄土地的女儿——金城公主》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薛福康/文 屠大炤/图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普洱贡茶传承人李兴昌揭贡茶历史及制作秘技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