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着力推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世遗“南音”进小学

核心提示:洛江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重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快促进文化产业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等方面下工夫,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加强阵地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

“这里的设备好,我们一有什么活动,都到这里来排练。”在洛江区双阳街道综合文化站多功能厅,几位印尼归侨正在排练节目。据悉,该综合文化站总投资40多万元,设有广播室、多功能厅、教育培训室、健身室、乒乓球室等,全部对外开放,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

一直以来,洛江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文化活动常态化。目前,全区行政社区(村、居)设置文化活动室55个,占全区行政社区(村、居)数量的64.7%;已建成双阳街道、马甲镇、罗溪镇、虹山乡四个综合文化站及万安文体中心,河市镇综合文化站也已在规划建设中。该区还创建了农家书屋32家,市级“农村儿童文化园” 1个,省级精神文明精品村文体活动室1个以及区级农村先进文化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6个、示范户20个。建成俞大猷公园、施琅将军陵园、洛江区国防教育基地、洛江区科普教育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育了双阳中学、马甲中学、南少林武术学校等三所市级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此外,位于双阳街道仕林坑片区的区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已做好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预计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

着力丰富载体

活跃基层文化活动

今年4月启动的“和谐洛江欢乐行”文艺宣传巡回演出活动,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3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该项活动把文化艺术传播到乡村、社区、企业、学校,极大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同时也为洛江文艺人才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才艺的平台。今后,洛江还将进一步打响“和谐洛江欢乐行”这一品牌,使之成为洛江乃至全市的“欢乐中国行”。

“和谐洛江欢乐行”只是洛江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洛江充分利用节假日,在群众中广泛举办歌咏大会、南音大汇唱、南音比赛、书画笔会、广场舞比赛、妇女健身队大赛、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在企业中开展电影展播、联欢晚会、演讲比赛、游园联欢、假日舞会等活动;在校园内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文明礼仪伴我行”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活动。

与此同时,洛江还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壮大群众文化队伍力量,为全区文化活动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活力。截至目前,已成立洛江文化志愿者协会等7个协会,民间职业剧团4个,南音社团15个,掌中木偶剧团1个,农村电影放映队13支以及大鼓吹表演队伍10余支。

开发保护并举

弘扬传承“非遗”技艺

“直入花园是花味芳,直入酒店都面于带红,田蝧飞来都真于成阵,蚂蛾飞来都真成双。”24日,罗溪奕聪小学3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南音曲目《直入花园》。近年来,洛江各中小学校大力开展南音教学,培养南音后备人才。

据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为契机,洛江区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妆糕人”传承人张丽水老先生走进课堂,演示“泉州妆糕人”手捏技艺;邀请区南音老艺人演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三五娘”;开展“非遗”图片展,展示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该区还着手建设妆糕人、十音铜锣研习室,其中,妆糕人研习室正加紧规划布置,将用于展示“泉州妆糕人”工艺的历史,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妆糕人的制作、发展等方面进行研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等活动。

在“非遗”普查和申报方面,该区已收集非遗线索1028条,调查项目涵盖17个门类100多个种类,调查项目472项,新发现项目389项。其中,有8类14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为省级非遗项目名录3项,入选为市级非遗项目名录9项;“俞家棍”、“洛阳桥传说”及“道教音乐”等4项正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注重调整优化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在仰恩大学学生街的灵感书屋内,学生们正站在书柜前翻阅图书。灵感书屋有限公司涉及批发、零售、团体订购等多种经营方式,涵盖外语类、经济类、计算机类等5万多种书,是我市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

文化是软实力,文化产业是硬功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载体。近年来,洛江大力扶持培育泉美园艺、灵感书屋、南洋艺品等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品牌,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技术和市场优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把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组织起来,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水平;围绕宗教文化和地域生态特色,整合推出宗教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深度挖掘仙公山宗教旅游文化,不断加强仙公山风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有影响的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截至目前,洛江共有书刊零售单位14家、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单位8家、印刷企业12家、网吧23家;风景区管理处2个,旅游酒店2家;工艺美术品及玩具制造业121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其中,工艺美术业作为洛江文化产业的重头,年产值约8.3亿元,年纳税约0.86亿元。此外,该区还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组织企业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共签署3个投资意向书,签约项目金额共计4亿元。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