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客流超限踩松台阶 预计半年后客流正常
开放日台阶不堪重负。 宋峤 摄
养护日台阶接受“疗伤”。刘浏 摄
原因是客流天天都超限踩松了台阶,景区预计半年后客流才能正常
王亚楠 王宏斌
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10天了,数据很惊人:10天内,客流量突破50万!平均下来,每天中山陵都要接待“超限客流”,可真是够“疲劳”。昨天星期一,是例行维护的日子,景区用什么样的办法来给“累”了一周的中山陵景区“按摩放松”呢?本报记者昨天特地去中山陵,感受了一下今后将每周一次的“大修”。
养护三大活补草、消毒、灌水泥
补草美丽银杏树“带累”草坪
与“一步一景”的玄武湖不同,中山陵墓道两边由于植被较高,游客进不去,因此护绿工作较为容易。不过现在有个特殊情况,就是眼下正值深秋,树叶飘零的银杏树道景色非常美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结果银杏树道的草坪踩踏比较严重,所以养护日里,工作人员已经着手开始进行补种。希望游客们下次去,要脚下怜绿。
消毒墓室要遍喷消毒液
中山陵免费开放时曾规定,在人数控制上,将平日客流量控制在1万人次以内,节假日客流量控制在2万人次以内。可是事实证明,估计的数字远远不够。免费开放后,来游览的人数每天都“超限”,为保护文物,景区采取了墓室关闭的措施。中山陵园管理局张主任告诉记者,祭堂和墓室面积较小,仅70平方米,客流量过多,对孙中山塑像等都有影响。
“维护的时候,养护人员会在墙上、地面上喷洒消毒液,铜像需要擦拭以去除铜锈,墓室也要进行通风换气以达到修缮目的。”张主任说。他还表示,中山陵陵寝除了周一关闭进行养护以外,平时每天晚上闭园后,也会喷消毒液来进行清洁。
灌水泥客流太多台阶被踩松
中山陵从陵墓大门到墓室,共有392级台阶,这也是中山陵的一大特色。每层台阶是一个平台,而免费开放十天来,50多万人拥进来,工作人员发现有的台阶由于踩踏过多而出现松动。所以,现在,每到下午5点后,和周一养护日,就添了一项维护新活:工作人员会遍查台阶,对于松动的台阶,用水泥灌注牢固后,再在旁边竖起“暂不能使用”的警示牌,以提醒游客当心。
盘点免费10天客流突破50万 上周末比免费头三天人还多
中山陵免费开放10天来,客流量已突破50万。而收费期间,每天客流量不过6000-7000人。中山陵园管理局张主任告诉记者,通过对免费开放以来客流量分析发现,客流1/3是大学生,南京周边扬州、无锡、镇江的大学生周末经常包车来游玩;21号来说,扬州的大学生一下子包了5、6辆大客车来中山陵玩。此外,马鞍山、滁州的也不少。1/3是本地人,免费开放首周本地客流量未全部释放,上周末客流量更是突破免费开放后首周客流;1/3是团队游客,自玄武湖、中山陵先后免费后,对周边游客的拉动也很明显。加上高铁的开通,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游客从无锡、苏州、杭州等地赶来。
“以前游客会来买东西、纪念品,现在游客消费少了,学生带上面包和水就来。”张主任说。而9路、游1路线调整后,遇到好天气很多游客不坐小火车,更愿意从公交停靠地走到景区。张主任透露,免费开放10天来,小火车运力达到11万人次,基本能保障运力需求。
预计 “超负荷运转”状态起码还要维持半年
与最初公布的客流控制目标相比,中山陵免费开放以来景区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张主任透露,这种超负荷运转状态持续到何时目前未知。“上周一陵寝关闭还下着雨,客流量有1.28万。前两天不到11点,客流量就突破了2万。”由于墓室仅能容纳200人,8分钟放一批游客进去,游客太多人员疏导不过来,因此采取了客流量超限后,墓室临时关闭的措施。他估计,或许免费开放半年后,客流量会走向平稳,将能达到既定的平日客流量控制在1万人次以内,节假日客流量控制在2万人次以内的目标。
■服务小信息
停车泊位要扩大一倍
目前中山陵所有停车场满打满算,只能停泊1000辆机动车,一到双休日,整个停车场就不够用。张主任告诉记者,东沟停车场停车位只有400多个,近期将进行扩建,到达600个车位,远期将达到800个停车位。与东沟停车场同时“扩容”的还有灵谷寺停车场、明孝陵停车场。景区停车泊位最终将达到2000个。
偌大的停车场,连一个厕所都没有,乘客、司机都很不方便。张主任介绍说,现在计划在“天下为公”附近新增一座厕所,在音乐台、东沟停车场也各建一个,以解游客内急。
陵园路要修人行栈道
白马公园入口修建木栈道之后,市民进出中山陵更加安全和悠闲,但在陵园路这一段,长期以来都是汽车的天下,行人步行只能从两边前进。张主任介绍,陵园路将开建“漫步通道”,从卫桥入口一直通向中山陵景区。
停车场建景点导游图
不少外地市民和南京市民发现,随着公交线路的改线,他们到了东沟停车场后,不知道怎样走才能到达想到的景点,这里要是有一张景区导游图就好了。对于游客的建议,张主任表示,已在计划做一个大景区导游图。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