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剪纸传承“非遗”民俗 蓬勃街道文化产业

  大众网青岛11月16日讯(通讯员 臧富贵 蒋晓丽)金玉满堂、风穿牡丹、《红楼梦》人物、毛泽东诗词、醉八仙……日前,开发区辛安街道办事处面向全市开展了2010年“辛安杯”全市民间剪纸艺术邀请展作品征集,已募集到各类作品200余幅。据了解,近年来辛安街道办事处依托剪纸艺术,大力促进街道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有300多年历史被列入省首批“非遗”名录

  走进辛安文化活动中心,只见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挂满辛安剪纸艺术中心的墙壁。辛安街道山陈社区党支部书记管洪密介绍说,辛安剪纸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了。在清代,辛安剪纸曾被作为贡品送京,颇得皇室喜爱。剪纸在辛安街道办事处又以山陈社区最为出名,这个不足二百户的村,几乎人人会剪纸。早在1985年11月,山陈家村民间剪纸巧手张淑珍,就曾随青岛市政府代表团访问墨西哥,她的剪纸艺术表演受到了当地人们的喜爱。2006年,张淑珍被评为开发区“十佳艺人”。

  管书记说,辛安剪纸其艺术风格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更有江南一带剪纸的纤秀细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阴阳结合,粗细兼用,突显出了造型生动生动、朴实简练的独特魅力。2006年,辛安剪纸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辛安剪纸艺术得到了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原有基础上,对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了挖掘和整理,不少作品在省市美术展览和民间美术展览会上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获奖,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不少作品还走出国门,远销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墨西哥、丹麦等国家。

  靠剪纸年入万元 街道推进产业化

  “辛安剪纸艺术中心现有国内剪纸艺术大师30多名,专业剪纸艺人100余名。”管书记介绍,“70年代左右,村民们以剪纸贴补家用。现在,村民们以社区为依托,成立剪纸艺术中心,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辛安剪纸实现了产业化发展。以前村民们靠赶集下乡买剪纸,实施产业化管理后,村民们坐在炕头上,年收入就可以实现3000—5000元,最多者可达万元以上。中老年妇女依靠手中的剪刀和传统技艺增加收入,开辟了新时期下失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近年来,辛安街道筹建了辛安民间剪纸艺术中心,推动辛安剪纸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剪纸艺术中心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开发设计制作了《金陵十二金钗》、《二十四孝》、《中国传统节日》、《奥运福娃》等30多个系列、100多种剪纸产品,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剪纸特色品牌。其中2008年创作的《奥运福娃体育全项》在青岛“庆奥运民间艺术精品展”上获精品奖,并作为民间艺术品放在奥帆中心展览;2009年《吉祥花鸟》、《剪纸折扇》等作品在“好客山东”山东省民间艺术品展览会和青岛市旅游纪念作品展览中分别获得银奖和优秀奖。

  红火运营中的剪纸艺术中心正积极发展公司会员、理事单位,按照“公司+剪纸专业户”的产业经营模式进行生产营销,引导辖区有关企业参与市场开发,组织辖区内剪纸艺人积极开展剪纸作品制作,指导剪纸艺术产业化、市场化,以期打造出更多的知名剪纸艺术品牌。

  小学就开剪纸课 老手艺后继有人

  “我们在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趣味剪纸》,该课程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每一册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和本地传统窗花等几个部分。”辛安小学校长丁勇介绍说,“学校在教学设施紧张的情况下,开辟了一间剪纸活动室和剪纸作品展室。”剪纸课上,老师们不仅引领学生剪传统的图样,还与国学经典相结合,指导学生画剪《三字经》、《水浒传》、《红楼梦》等人物图像。每年的传统节日期间,学校还会组织学生举行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剪纸作品比赛。2005年,由辛安小学学生创作的9幅“福娃”剪纸作品还被带到丹麦展出。

  近年来,开发区辛安街道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促进这一宝贵民间艺术的发展壮大,定期举办“民间剪纸艺术”大赛,并对每名参赛选手和获奖作品给予一定奖励。开发区成立了“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吸纳辖区及周边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和爱好者共同参与,通过学习剪纸技艺,相互学习、交流,大胆地对剪纸艺术进行创新发展。另外,开发区还邀请了青岛科学艺术学院的教授和研究生对辛安剪纸的传统技法和艺术特色及其渊源、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调研,对传统民间剪纸技艺进行了深入探索、挖掘和整理,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文章,为辛安民间剪纸更好地发展提供了理论性指导和论证。辛安街道定期举办剪纸艺人学习班和剪纸展览,对剪纸艺术进行挖掘和整理,不少作品在省市美术展览和民间美术展览会上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得到奖励和好评。

  剪纸艺术促街道文化产业蓬勃

  开发区辛安街道还借助节庆会展的推广作用,利用青岛啤酒节、金沙滩文化旅游节、金凤凰奖颁奖典礼、国际儿童电影节、辛安少年儿童剪纸展、青岛奥帆赛、克里伯帆船赛等重大节庆,通过为节会准备嘉宾礼品,制作剪纸邮票、套册、奥运剪纸纪念册等形式,不断扩大对开发区民间剪纸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了开发区剪纸的知名度。同时,辛安街道还对传统剪纸艺术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包装,利用媒体资源,使辛安剪纸艺术迅速为热爱民间工艺的国内民众和海外友人所知晓,引领了开发区手工特色产业发展。

  以剪纸为媒,开发区辛安街道通过加强对剪纸文化的宣传,助推街道文化产业实现了繁荣发展。在剪纸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下,今年开发区辛安街道创新发展思路,注册成立了辛安民俗博物馆和辛安艺术团。辛安民俗博物馆在徐山文化基础上,积极倡导保护民间文物及文化遗存,馆藏并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到明清时期等文物300多件。辛安艺术团坚持“专业性、特色性、群众性”的原则,选拔招募专业高校艺术毕业生担任全职演艺人员,组建了声乐队、舞蹈队、曲艺队、戏曲队、器乐队和模特礼仪队等六个专业艺术团队,举办送演出“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部队”8场,打造了辛安街道特色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中国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