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非遗 藏戏藏医药得到保护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说唱表演现场(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藏戏”就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2007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来自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农民艺术家表演的《飞弦踏春》,震撼了全国观众。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它们又是如何得以保护和传承的?
娘热乡民间藏戏团,是近年来拉萨周边群众最为喜爱的藏戏表演团队之一。虽然演员都是当地农民组成,但浑厚而凝重的唱腔和优美轻盈的身段,彰显着他们日益精湛的藏戏水准。藏戏团负责人洛桑次仁介绍说,以前亲朋好友聚会时偶尔吟唱助兴的藏戏,如今成为文化产业得以推广使他感到无比的欣慰。
洛桑次仁:传统的八大藏戏我们现在能表演的有5个剧目,还差3个。为了弥补剩下的我们邀请觉木龙藏戏传承人来指导,争取早日演齐八大藏戏。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开展藏戏艺术普查、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同时,还出版了大量藏戏艺术的研究书籍和影像产品。尤其是2009年藏戏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老的藏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丹增次仁:
丹增次仁:原来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藏戏失传,因为戏剧综合性的艺术难度比较大,说唱武打都有。现在因为在非遗的推动下,大家申报的积极性很高。那么堆龙德庆县就一个县,现在能演出的剧团有9个,有的还正在恢复。全区有200多个,发展很快。
文化传承民间化趋势的兴盛,是西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最为突出的特点。与藏戏并驾齐驱的藏医药,作为西藏文化瑰宝不但得到保护,而且研产销一体化产业格局的成型和藏药“水银提炼法”、“仁青常觉配伍技艺”等独具特色的药物加工技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藏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藏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
尼玛次仁:如果没有佐塔,七十味珍珠丸、常觉和佐塔丸都生产不了,这几个药是藏药里的贵重药品,所以这个半成品是非常重要。解放以前他的生产量是非常少,佐塔加工是一斤、两斤或者是五斤,而且作为特名贵的半成品。现在我们一般加工一次是100斤左右,这个变化是几倍、几百倍的变化。
截止到目前近300个藏药品种获得了国药准字号,20多个品种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以前被百姓被视为珍宝的名贵藏药,如今却成为西藏百姓家中的常备药物。
尼玛次仁:以前老百姓知道七十味珍珠丸是贵重的,不敢吃,包在布里,挂在脖子上,病重危机的时候取出来吃。但现在,老百姓都买得起,没有病的都要以预防的角度吃。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任淑琼介绍说,2005年,国务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西藏共有76项代表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初步建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格萨尔说唱艺人次仁占堆、藏族唐卡画师丹巴绕旦等53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任淑琼:十二五的工作当中我们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工程为依托,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末我们的国家及项目达到100多项、自治区的项目达到300项,把我们西藏建设成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保护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