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深圳建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昨天,洪育才等8名人大代表建议深圳建立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理由是,改革开放30年给深圳带来了相对发达的物质文化,但同时,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和现代产业中产生的新的非物质文化也应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值得重视。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洪育才代表表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是保护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及人类社会的文化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大量的和谐思想及其行为规范,本身就是一个稳定的文化系统。“我们可以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方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汲取有益的东西,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深圳的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更有利于促进深圳和谐文化的建设。”

关于深圳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事宜,8名代表建议,可以先在深圳博物馆开辟一定规模的非遗展区,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以适当多样的形式,将深圳地区乃至岭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代产业中所产生的新的非物质文化向世人予以一一展示。

移民档案馆关乎城市文化底蕴

 

“深圳的建设基本由外来移民完成,到底有多少人为深圳的建设奉献了他们的劳动和智慧,我们从来没有统计过。但我们希望每个人能够在这座城市找到自己的印迹,这是我提出建立移民档案馆的初衷。”16日下午,市政协委员、市戏剧家协会负责人从容谈到自己的提案时告诉记者。

从容在《关于增强城市认同感 建立“移民档案馆”的提案》中表示,“移民档案馆”是一份与每一位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文化档案”。让每一位曾经在深圳拼搏过的人在这座档案馆里记录他们的足迹,留下照片,留下几句话,这样也就把他们的情感留下来了。情感是无价之宝。深圳没有故宫;没有颐和园;没有黄浦江;没有外滩,但是我们却有对这座城市的情感记录。

“这个档案馆可以和网络连接,可以在网上记录、发布,通过审核进入移民档案馆和网上档案馆。”一座有情感的城市必将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有家园感的城市、远离冷漠的城市。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在留下城市的历史的同时,也就树起了城市的精神;树起了对深圳这座城市的家园认同感。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