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崂山非遗节正月十三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从相关新闻发布会获悉,2011年第二届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2月15日至19日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为 “多元文化•欢乐崂山”,活动地点设在崂山区世纪广场。活动将设五大版块,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演示与展销,让精彩丰富的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绝活、民间手工艺等各显身手,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五大板块展现非遗精彩

(一)“多元文化 欢乐崂山”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

开幕式节目以崂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整合省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如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京西太平鼓、上海绛州古乐、河北沧州狮舞、辽宁海城高跷秧歌、淄博蹴鞠等。

时间:2月15日 (农历正月十三)上午9:30-11:00

地点:崂山区世纪广场

(二)“品在崂山”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专题展销活动。

邀请省内各地市特色小吃,增加美食现场制作、品尝、展销活动内容。活动现场设立崂山农家文化展示区,以崂山大院为背景,精心设计组装崂山面塑囍、福、寿、禄系列产品,通过学做馒头、挂灯笼、剪窗花、贴福字,艺术再现崂山地区过年习俗情景,让观众亲身感受崂山乡村民俗的独特魅力。

时间:2月15日-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七)

地点:崂山区世纪广场

(三)“赢在崂山”系列活动

1.“青岛皮草城”杯鼓舞中华•首届青岛市锣鼓大赛。

时间:2月16日-2月19日(农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七)下午13:30-16:00

2.“金马台球会馆”杯兔年剪兔剪纸大赛。

时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六)

地点:金马台球会馆

(四)“乐在崂山”系列活动

1.“乐在崂山”主题日活动。设立中韩街道文化活动日、沙子口街道文化活动日、王哥庄街道文化活动日、北宅街道文化活动日,充分展示各街道的文艺队伍、特色产品和建设成果。

时间:2月16日-2月19日(农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七)上午9:00-11:30

地点:崂山区世纪广场

2.戏曲、曲艺专场演出。在区世纪广场设书会专场,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山东惠民胡集书会说书艺人登场献艺,并举办茂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曾金凤、柳腔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袁玲专场演出和山东快书、山东琴书、评书等曲艺专场演出。

时间:2月15日-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七)下午13:30-15:30

地点:崂山区世纪广场

3.民间艺术大荟萃。邀请身怀绝技、手有绝活的优秀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团队进行各具特色的杂耍表演,如杂技、武术、魔术、变脸等特色技艺以及抽陀螺、抖空竹、滚铁环等岛城老游戏,展示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个性。

时间:2月15日-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七)

地点:崂山区世纪广场

(五)“展在崂山”系列活动

1.“风情崂山”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摄影展。记录本届非遗节的精彩瞬间。

时间:2011年2月27日-3月7日

地点:崂山区世纪广场

2.“丽达购物中心”杯元宵庆和谐•灯会展风情灯谜竞猜活动。

时间:2月15日-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七)

地点:崂山区世纪广场、丽达购物中心

市民可上场对决蹴鞠 非遗绝活先睹为快

2010年,崂山区举办了首届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共吸引了8万名市民到场观赏,而2011年崂山非遗节要比上届更精彩。本届非遗节设立开幕式和“品在崂山”、“赢在崂山”、“乐在崂山”、“展在崂山”五大板块活动,其中开幕式节目以崂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省内外的一批非遗精品也将登台亮相。

主办方透露了一些将在开幕式上亮相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例如北京京西太平鼓、上海绛州古乐、河北沧州狮舞、辽宁海城高跷秧歌、淄博蹴鞠、日照拉线狮子等。其中来自淄博蹴鞠队的队员们将身穿古装,进行多场对抗赛,每场对抗赛的时间为半个小时,市民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国家足球队”的表演,也可以上场亲自体验。

每年的正月十三正逢传统的沙子口祭海节 。去年的非遗节上,沙子口当地渔民奉献了原汁原味的祭海仪式:身穿古装的渔民扛着十八般兵器入场、童男童女献上三牲等。

“今年的祭海仪式更加原汁原味,新增了‘抬龙牌’、‘抬妈祖’两个重要项目。”崂山区文广新局局长王保生介绍,传统的沙子口祭海节还有一个重要仪式,即崂山道士表演道乐,今年将加入这一元素。此外 ,表演队伍也壮大了不少,由去年的 60人增加到100人。

除了开幕式,非遗节的亮点节目还有很多。例如主办方将在活动现场设立崂山农家文化展示区,让观众通过学做馒头、挂灯笼、剪窗花、贴福字,再现崂山地区过年习俗情景。鼓舞中华•首届青岛市锣鼓大赛也将在非遗节期间举行。

“非遗节期间,无论是非遗产品,或是民间艺人,只要觉得自己有绝活,都可以报名参加,我们免费提供场地。”主办方还公布了一个报名电话:88695705。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