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非遗 牛儿灯闹新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牛儿灯(威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内江

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威远“牛儿灯”,今年新春又将热热闹闹地登上舞台,给广大市民带去新春的祝福。

昨日,内江威远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春节期间,“牛儿灯”节目将陆续登陆县、市春晚节目,且在大年初三当日,会同狮舞龙灯等民俗活动一道,上街为广大市民表演。

据威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永权介绍,“牛儿灯”一直是该县的民俗表演节目,也是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留”节目。“越溪牛灯舞”起源于越溪镇的俩母山下,最初称为“牛儿灯”。

清朝中期,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时代,农民劳动之余,就在田间地头用农具做道具,模仿耕牛的动作自娱自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牛儿灯”逐步演化为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广泛流传于越溪及周边山区农村。

2008年,该舞被列入内江市政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6月走向成都,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演出并获得好评,同年7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县文体局正在将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牛儿灯”每逢新春佳节都会“走”进县、市春晚进行表演,今年也不例外。

1月25日晚的该县春晚上,“双牛闹春”的节目再次把“牛儿灯”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1月26日,内江市春晚也出现“牛儿灯”的身影。“我们在春节期间,将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广大过节的市民带去新春的问候和祝福。大年初三,我们组织了牛儿灯、狮舞、龙灯、扭秧歌、划旱船等一大批民俗节目走上街头进行表演,预计届时的演员阵容将超过1000人次,规模宏大,热闹非凡。”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