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为非遗传承人立家谱

张同禄的景泰蓝制作技艺、文乾刚的雕漆绝活儿、费宝龄的扎燕风筝绝技……今后,东城区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传承谱系将有“典”可查。该区日前启动《东城区非遗代表传承人谱系大典》(暂名)编制,将为区内112位非遗传承人“立家谱”,内容包括个人技艺、从艺历程、传承收徒情况等。

目前,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已达115个,进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承人有112位,这其中含有国家级20位,市级49位。这些传承人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4岁,不少人也已年逾古稀。

“非遗技艺是活的传承。”东城区文委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杨建业表示,在非遗项目申请中师承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由已获得国家、市、区认可的非遗传承人口述自己技艺的传承谱系和发展脉络,不但便于史料留存,也有益于非遗技艺未来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杨建业表示,收录对象主要来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人物。除了邀来技艺传承人进行现场口述外,还将通过其同行、亲戚进行多方面了解,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确认其成果作品等方式,认定传承人及其掌握技艺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由于制作难度大,资金回收期限较长等原因,雕漆技艺已经濒危。”文乾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雕漆技艺的代表传承人,为了该项技艺传承,目前他成立了独立的工作室,并正式认定5名徒弟。“制作一件好的雕漆工艺品往往要一年以上时间。”文乾刚介绍说,雕漆工艺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抛磨、雕刻等十几道工序,由多人合力才能完成。特别是重要的雕刻工序,往往要学习的人经过七八年时间的“学艺”,才能“出师”完成独立操作,因此掌握该项技艺的人并不多。

文乾刚表示,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往往是一对一的。而在过去公私合营时,往往一个师傅要收取多个徒弟,因此传承关系不明晰,这容易造成一项技艺,都说自己是传承人的现象。东城区率先为传承人“立家谱”,传承人的个人简介、从艺历程、个人成就、代表作品、收徒情况,都一目了然。“传统技艺讲究传承。传承谱系、传承路线、传承技艺都搞清楚了,更有益于技艺价值的提升。”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