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评选】吉首市-古老神秘的非遗文化传承

吉首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东麓,毗邻鄂、渝、黔三省市,是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首府,被誉为武陵山区的明珠城市。市辖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人口29.43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吉首市

吉首 古老、神秘的“傩文化”

吉首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比较丰厚,包括少数民族物质有型的文化遗产和无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六部分:一、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如苗语、土家语言及文字;吉首市的苗语比较特殊,有以矮寨为代表的苗语西部方言和以丹青为代表的苗语东部方言两大体系,在湘西独具一格。二、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戏剧、曲艺、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工艺美术等。如“阳戏”、“傩戏”、“湘西苗歌”、“苗族鼓舞”等。特别是“傩戏”和“苗族鼓舞”是吉首市的精华,“傩戏”有苗、土家、汉三种傩并存,民间尚有大量的玩傩人员和“巫师”,傩是神秘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的具体体现。而“苗族鼓舞”已成品牌并推向全国,其源头和五代鼓王均在吉首市,民间潜力很大。三、是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技艺。如“土家织锦”、“苗锦芭排”、“乾州扎春”、傩文化中的各种绝技“咬铧口”、“上刀梯”等。四、是集中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习俗、和历史发展及名人要员的民居、服饰、器具、用具等。如“杨岳斌故居”、“罗荣光故居”等。五、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区域。如“乾州古城区”、“矮寨双龙苗族文化生态区”、“社塘坡苗族文化生态区”等。六、是具有学术、史料、艺术价值的手稿、经卷、典籍、文献、契约、谱牒、碑碣、楹联等。吉首市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从可开发利用及横向对比的角度而言,“苗族鼓舞” 、“苗锦芭排”、“苗族服饰”、 “傩文化”相对较有特点。不过目前除“苗族鼓舞”情况稍好一点外,其他几项面临传承濒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乾州古城区

非遗文化的保护

吉首市非遗保护工作从2004年初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湘西州非遗保护中心的具体指导下,为挖掘、保护和传承吉首市濒危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吉首市建立了国家、省、州、县(市)四级名录体制,有国家级项目3个、省级4个、州级14个、县(市)级18个, 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4人、州级9人、县(市)级传承人15人,吉首市的社塘坡乡、寨阳乡、丹青镇荣获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光荣称号。

目前,吉首市申报非遗的名录项目情况有:国家级项目有3个(《湘西苗族鼓舞》、《湘西苗族民歌》、《苗族四月八》),其中,《湘西苗族民歌》、《苗族四月八》两个项目为吉首市独立申报项目。省级项目有4个(《乾州春会》、《湘西阳戏》、《湘西苗族接龙舞》、《苗族赶秋节》)。州级项目有《清明歌会》、《湘西苗锦芭排技艺》、《乾州水冲石砚》等14个;吉首市公布市级项目37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有:吉首市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两名,分别是国家级名录项目《湘西苗族鼓舞》代表性传承人石顺民和国家级名录项目《湘西苗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陈千均;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四人,分别是《湘西苗族民歌》的吴腊保、《乾州春会》的滕召云、《湘西阳戏》的杨秀早、《湘西苗族接龙舞》的吴国勤;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有《湘西苗族鼓舞》的龙英堂、《水冲石砚》的杨光三、《苗族四月八节》的吴牛振等九人;市级

与此同时,吉首市的社塘坡乡、寨阳乡、丹青镇荣获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矮寨镇、双塘镇等五个乡镇荣获了全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通过建立吉首市四级名录项目体系和传承人体系,推动了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设非遗保护机制

为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成立了吉首市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邓晓东任组长,由宋清宏、李嘉慧、等5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由市人大、市政协、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等30个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06年5月,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一届会议经过审查,批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列》。从2007年开始,每年划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15万元。 2009年12月,由吉首市机构编制领导小组研究,同意设立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市文化局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全额事业编制5名。

吉首市非遗保护中心在普查工作中克服了工作面广,采录要求高,工作难度比较大的种种情况,爬山涉水,走村串寨,采取“地毯式”地开展了普查工作,成效显著。

从2006年6月,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开始,吉首市几年来开展了“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2006年6月是湘西州《湘西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列》颁布实施日,吉首市制作了六十多块民保文保及条列宣传展版,与非遗保护中心多次联合在市区繁华地段和乾州新区进行了图片展览、咨询、展播、知识抢答等系列宣传活动,吉首市还在电视台播放非遗项目录像片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专题资料,市政府分管领导还作了专题电视讲话。2010年6月12日是全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吉首市精心策划、组织了系列宣传活动。

同时获悉,由于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普查工作突出,普查任务完成较好,2009年3月,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议也在吉首市召开,并获得圆满成功,会议工作程序及各项安排受到省、州、市领导的一致褒奖。

【大公网湖南频道记者吴超群 整理】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